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牛力,发牛财

运青贮。
牛成群。
精心喂养。
粉碎秸秆。
  □本报记者  赵弘  摄影报道

  “养母牛一年下一个牛犊,喂一年,净利就能有8000块钱。现在我家有7头基础母牛,脱贫致富不用愁了。”说起养牛,兴安盟突泉县六户镇钢铁村的高玉株打开了话匣子。

  高玉株家3口人,已经68岁了,老伴儿谢广林因脑血栓后遗症常年卧床不起,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她和儿子扛起了生活的重担。2015年,他们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看到钢铁村的村民都靠养牛脱贫致富了,年近七旬的高玉株也动起了养牛的心思。

  在村党支部书记的鼓励下,高玉株利用扶贫产业项目资金购买了3头基础母牛,三年来已累计获益28400元,牛存栏已经达到7头,其中3头带孕。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售出后可增收约3万元。

  2018年突泉县实施“牧业再造突泉”以来,六户镇党委、政府以发展肉牛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为目标,强化政策宣传和示范引领,紧盯金融信贷扶持政策,通过积极对接、上门服务、自主购牛、技能培训、防疫服务等方式推动全镇牛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六户镇共有养殖户2995户,牛存栏达到18905头,累计增长约540%,其中2020年新购牛8749头,全年累计发放“牧业再造突泉”贷款1078户5795万元。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评论
   第05版:脱贫攻坚
   第06版:国内新闻
   第07版:云上103
   第08版:要闻
种好种薯这个“金疙瘩”
下牛力,发牛财
产业基础牢,这个村子有未来
大河有水小河满
【集萃】
我还要多包几栋智能温室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