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山玉龙:中华民族团结和合的象征

红山文化C形碧玉龙。
甲骨文中象形的“龙”字。
伏羲女娲。
  □本报记者  院秀琴

  【开栏的话】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新征程上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在2019年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创新性论述,为新时代做好党的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12月10日起,《收藏》版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栏,陆续推出“听文物讲故事”系列报道,聚焦我区各级博物馆(院)等文博单位的各类文物,通过一件件文物讲述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动人故事,旨在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激励全区各族儿女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更加团结奋斗、更加奋发有为,奋力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蒙古篇章。

  华夏之地,深藏美玉。在中华5000年文明的早期阶段,玉器被视为贯通天地、沟通祖灵神灵、彰显礼仪的核心物质载体;秦汉以后至明清,在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进程中,质地温良、气质和润的玉器以其独特的魅力日渐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征,成为一种文化精神符号。

  红山玉器很早就有传世品在世间流传,这当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红山文化C形碧玉龙了,这是已知红山玉龙中体型最大的一件。它从远古走来,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被史学界认定为“中华第一龙”。如今,红山文化C形碧玉龙陈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它是中华民族团结和合的象征,凝聚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雄浑伟力。红山文化C形碧玉龙雕琢精美,造型生动,历经5000年洗礼,依然周身光洁、色彩灵动,仿佛讲述着一段来自遥远韶光的美丽传说……

  温:君子之礼  中华智慧

  被称为塞外明珠的赤峰市东北隅,矗立着一座石山,因裸露的岩石呈赭红色,在阳光的映照下,红岩似火,山岚如霞,故得名“红山”,蒙古语叫“乌兰哈达”,赤峰市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上世纪初,美丽的红山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中外学者,他们进行考古挖掘工作,寻找石器、陶器,他们的研究和学术报告证明,距今5300年至5000年左右,有一种史前文化在这里形成,这一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1955年,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尹达在他所著的《中国新石器时代》一书里,首次将赤峰及周边地区发现的诸遗址称为红山文化。从此,红山文化神秘的面纱得以揭开。

  1971年,在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地名普查后改为赛沁塔拉),发现了一件C形玉龙。1985年,新中国考古学奠基人、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对这件玉器进行鉴定后认为,这是一件红山文化时期的玉器。第二年,《人民画报》用一个整版的篇幅登载了C形玉龙的照片,还发表文章肯定了它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价值。此后,红山文化C形玉龙几乎是一日之间乘风而起,名扬华夏。

  玉龙由墨绿色岫岩玉雕琢而成,通体为墨绿,高26厘米,重1千克,身体卷曲呈英文字母“C”的形状,因此它被命名为C形玉龙。

  C形玉龙龙首短小,吻部前伸且上翘,嘴巴紧闭,鼻端截平呈椭圆形,以对称的两个圆洞作为鼻孔,梭形细目,卷尾有力,躯体卷曲若钩。虽无角、无肢、无爪,却极富动感。龙身大部光素无纹,只在额及颚底,刻以细密的方格网状纹,网格突起作规整的小菱形,脊背有21厘米长的长鬃,长鬃占了龙体的三分之一以上,鬣鬃飘举,势若凌空。龙的脊背上有一个圆孔,经过试验,如果用绳子穿过圆孔悬挂,龙的头尾恰好处于同一个水平线上,设计相当周密准确,展现出先民的勤劳智慧与创造力。

  根据形制和规格,也有考古专家判断,红山文化玉龙不仅是普通的玉饰件,也可能是重要的礼器。“不学礼,无以立。”玉器所承载的中华礼乐文化,传递着“温良恭俭让”的精神特质。

  和合天下  和而不同

  和:

  我们常常会对着光源去看玉,也许5000年前的先民们也会和我们一样,将这一件C形玉龙高高举过头顶,看它的清澈和透明,看它挺直的脊梁在空中跃起,看它灵光宝气中满载着的人类发展的信息和足迹。

  红山文化时期,辽西地区的先民们把新石器时代推向一个辉煌的极致。C形玉龙、玉猪龙所象征的原始龙形图腾,被想象为几种动物复合而成的神兽,海阔天空中,仿佛万物同源。

  “龙的形象就是一种和合团结的象征,它表现了中华民族远古的祖先的一种极其宝贵的和合精神,这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个源头。”北京大学人类学与民俗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段宝林在《中华龙与和合文化》中这样论述。上古氏族、部落在交流融合的进程中,各自图腾中特定的意象经历了共融与共生,才渐渐显现出原始龙形图腾的模样。这样的形态也与中华多民族大融合相呼应,成为我国社会几千年来代代传承的人文精神。

  而这件红山文化C形玉龙,虽历尽沧桑,却依然气势磅礴,意气风发,神采飞扬,依然秉持龙的精神,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腾飞之感。因而成为许多杂志的压题照片,成为华夏银行的标志,成为内蒙古十大文化符号之一,更成为红山文化的象征。

  作为玉之大器,玉龙所蕴含的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逐渐发展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独特精神和文化品质。

  泽被千年  惠及世界

  润:

  人类走向文明的标志之一,就是文字的出现。今天,我们再看甲骨文中象形的“龙”字,会发现它酷似红山文化C形玉龙的形状。或许,在那个时候,充满智慧的先民们早已拥有了独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字信息,经过岁月的磨练和时间的洗礼,最终形成了象形字“龙”的样子。

  对于中华文明的起源,苏秉琦先生提出“满天星斗”说,他认为新石器时代的中华大地存在着发展水平相近的众多文明,如同天上群星璀璨。满天星斗时期大约持续了2500年至3000年或更长。新石器遗址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其中之一为从陇东到河套再到辽西的长城以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是赤峰市的红山文化。

  内蒙古博物院研究员汪英华告诉记者:“距今5000年前后,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包括西辽河流域等一些文化和社会发展比较快的区域,已经率先进入到文明阶段。在内蒙古地区来讲,就是红山文化为代表的文明体系是早期的中华文明直根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苏秉琦曾说:“红山文化坛庙冢三种遗迹的发现,代表了我国北方地区史前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它的社会发展阶段已向前跨进了一大步,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中华5000年文明的曙光。”红山文化之后的几千年,这一抹文明的曙光与中原地区古代文明互相影响、融合发展,渐渐地照亮了整片中华大地。而自辽西地区那个神秘又高度繁盛的古国绵延而来的开放、包容、又自由的内在气质,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润泽千年。

  百川入海,激荡开放合作的旋律;同舟共济,高扬命运与共的风帆。世界大同,和合共生,这些都是中国几千年文明一直秉持的理念。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正以融合、共生的姿态走进世界舞台中央,这种文化精神具有无限的包容力和吸引力,必将赢得中华民族全体人民的认同,赢得世界人民的认同。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视界
   第05版:收藏
   第06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7版:十三五来自锡林郭勒的汇报(十四)
   第08版:出彩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文化
   第12版:公益广告
红山玉龙:中华民族团结和合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