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风笛声声带来幸福好生活

“慢火车”行驶在集二线上。纪恩泉 摄
大力推进铁路建设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纪恩泉 摄
铁路职工走进田间地头帮助当地农民抢收农作物。田汪洋 摄
扶贫队员在南白音套海嘎查养殖场喂牛。曹志明 摄
扶贫队员到搬入新房的村民家中了解收成情况。任卫云 摄
改善贫困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设施条件,援建村卫生室里村民排队体检。任卫云 摄
富贵村改造后新貌。任卫云 摄
  □左伟青  李明哲

  落日的余晖下,集通铁路扩能改造施工现场,刚刚结束作业的当地百姓,骑着摩托车向几里外的家中驶去。

  富饶的河套平原,风笛声声,一列列满载化肥、番茄酱等货物的农资专列,承载着企业和农民的希望,奔向远方。

  冬日的兴安盟科右中旗好腰苏木镇南白音套海嘎查格外宁静,田野里白雪皑皑,养殖小区里几十头牛在“操场”上悠然“散着步”。

  吹唢呐、扭秧歌,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库伦图镇富贵村文化活动广场上,大爷大妈们也像城里人一样跳起了欢快的广场舞。

  ……

  伴随着“打赢脱贫攻坚战,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嘹亮号角,一幅幅幸福的生动画卷徐徐展开,宏伟的小康梦逐步成为现实。

  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呼和浩特局”)主动承担企业责任,把助力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建设扶贫、运输扶贫、定点扶贫相结合,厚植铁路运输企业优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开足了强劲引擎。党的十八大以来,共建成铁路项目37个,创造大量临时就业岗位;先后完成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库伦图镇富贵村、兴和县鄂尔栋镇二号村,兴安盟科右中旗好腰苏木镇南白音套海嘎查3个嘎查村的省级定点帮扶任务……

  建设扶贫  摘掉穷帽子

  2019年12月30日,张呼高铁与京张高铁同步全线开通运营,呼和浩特至北京“复兴号”高铁列车最快2小时9分即可抵达。继动车组构建起呼包鄂集“1小时交通圈”后,高铁让草原人民与首都的“双城生活”成为现实。曾经的贫困县卓资县、兴和县一举迈入“高铁经济圈”。

  “道路通,百业兴。”中铁呼和浩特局深知交通建设对沿线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意义,针对内蒙古自治区铁路网不够发达完善的实际,把完善路网结构作为先手棋。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完成投资1054亿元,建成临哈、锡乌、呼准鄂等37个铁路项目,全面实施集通电气化改造工程,开通运营张呼高铁,自治区跨入高铁时代。锡林浩特至二连、张家口至集宁、临河至哈密等一批高效货运网络有效拓宽了产业输出渠道。乌海北铁路货场、内蒙古晋煤点石沟铁路专用线、华通恒泰响沙湾铁路专用线等32个“公转铁”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大动脉”与“微循环”相结合,四通八达的铁路网加快了“黑金”的外送。

  “往年在家种地一年到头只有5000块钱的收入,现在跟着铁路干一个月能挣6000块钱哩!”提起自己的工资,50岁的夏明难掩心中的激动。在集通铁路蒙根塔拉站施工改造现场搭建彩钢房的夏明,家就住在离施工地5公里远的村子里。曾是当地贫困户的他,往年农闲时都会到赤峰打工补贴家用,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当得知铁路部门优先招聘当地贫困群众临时就业时,老夏第一个报了名。

  在铁路建设过程中,中铁呼和浩特局始终坚持引导参建单位优先使用当地物资和劳动力,在物资采购和雇佣建设用工中全面向贫困地区倾斜。仅集通铁路扩能改造一项工程就为当地创造临时就业岗位4100余个,发放工资1.6亿,租用当地施工设备消费1.6亿元,临近采买总价值1.27亿元的施工用料,有效促进了当地资金快速融通和贫困状况改善。无数个“老夏”,在家门口端起了“铁”饭碗。

  兴和县,地处蒙、晋、冀三省区交界,真正“鸡鸣闻三省”之地,是张呼高铁进入内蒙古境内的第一站。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依托区位优势,搭载高铁建设的顺风车,着力打造起“面向首都的四季旅游全域旅游度假基地”。苏木山原生态林业自然保护区、察尔湖湿地旅游区、芦家营生态民俗旅游小镇等休闲旅游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近3成人口吃上了“旅游饭”。

  在当地政府的努力和铁路建设的带动下,今年3月底,卓资县、兴和县等57个国家级、自治区级贫困县已经全部脱贫摘帽。

  运输扶贫  走上致富路

  河套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黄河灌溉之利,盛产小麦、葵花、番茄等农作物,向来是内蒙古重要农业区和商品粮基地。每到瓜果飘香的季节,一列列农资专列就会开进河套平原。铁路部门的工作人员奔走在河套平原的田间地头,帮助种植农户抢收农作物,为产品加工企业细算运输成本、制定专属运输方案。

  “铁路部门为番茄酱运输开辟绿色通道,3天左右就能通过铁路到达港口装船。”谈及铁路带来的帮助,中粮集团内蒙古屯河河套番茄制品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史称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要知道,最快只需18天,这些番茄酱就能漂洋过海走上国外消费者的餐桌了。

  几年来,中铁呼和浩特局坚持把提供优质运输服务与增强地区“造血”机能相结合,对粮食、棉花、化肥等涉农物资给予优惠运价,对贫困地区货物运输敞开受理、随到随办,每年让利社会运输费1亿元以上。同时,与区内重点企业开展“点对点”战略合作,规划建设28个铁路综合物流基地,发展“铁路+电商+物流”综合商业模式,根据产业结构和特点,开行蔬菜冷链、商品汽车、罐式集装箱等特色货物班列,优先抢运粮食、棉花、化肥等涉农物资,促进了当地农牧产业和化工产业发展,拉动了企业创效和农民创收致富。

  “这趟火车就是我们的‘致富车’。”29岁的蒙古族牧民阿嘎日说出了心里话。6859/6860次“慢火车”的开行,极大地方便了每周都要往返于乌审旗与包头之间做生意的阿嘎日。

  打通还要畅通,快慢皆行步伐稳健。在铁路铺就的致富路上,不仅有风驰电掣的高铁,奔流不息的货车,更有温暖贴心的“慢火车”。鄂尔多斯市乌审旗虽然常住人口不到5万人,但由于周围厂矿较多,每年都会有数十万务工人员往返。2020年1月10日,铁路部门开行6859/6860次旅客列车,串起了包头、达拉特旗、东胜区、伊金霍洛旗、乌审旗等沙漠、草原城镇。这趟全程票价34.5元,最短区间票价只有4元的“慢火车”,为沿途群众的出行提供了便利,“慢火车”成为了老百姓的“便民车”“致富车”和“连心车”。

  中铁呼和浩特局把开好公益性“慢火车”作为铁路自觉担当社会责任、主动履行公益性运输职责的重要任务,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先后开行二连浩特、乌审旗、乌海、白云鄂博、大同等地区5对“慢火车”和额济纳、二连、锡林浩特、乌兰浩特等边远地区普速客车,并通过优化客货运输组织,增加列车开行对数、优化开行时刻和停站,对农民工集中出行给予开行专列保障。

  定点扶贫  过上好日子

  红顶黄墙的砖瓦房、五色斑斓的手绘墙、宽敞整洁的文化广场……走进富贵村,宛若置身水墨画中。可在2014年前,富贵村一点也不富贵,家家户户都是土房子,满山遍野都是荒石堆。

  2014年以来,中铁呼和浩特局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决策,结合自治区精准扶贫“三到村三到户”扶贫攻坚工程,先后承担起富贵村125户350名建档立卡贫困村民、二号村49户96名建档立卡贫困村民、南白音套海嘎查68户195名建档立卡贫困村民的扶贫任务。

  扶贫,重在精准,贵在精准。为准确掌握村民的情况,扶贫队员白嘎力从2018年5月驻村帮扶后,每月20多天吃住在村里,坚持深入贫困户家中走访调研,详细了解他们的基本生活、子女上学、医疗保障等方面困难,大力宣传扶贫开发和强农惠农政策,父亲病危都没能回家见上最后一面。无数次的登门走访调研,让他用一张张极具针对性的“明白卡”精准绘制出了每家每户的致富路。和白嘎力一样,每名队员手中都有一套动态调整的扶贫信息表,详细记录着所帮扶贫困户的各种信息,年龄、文化程度、劳动能力等等一目了然。

  安居才能乐业。掌握到富贵村下辖8个自然村的常住人口90%以上住房都是土坯危房,扶贫队积极协调当地政府,帮助92户实施小村整合,对大西号村46户进行危房改造,拆除旧房82间,134户贫困户搬进了新建砖瓦房。扶贫建设,让贫困群众的“安居梦”照进现实。

  发展是稳固脱贫的总办法。中铁呼和浩特局瞄准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和产业潜力,围绕“牛”“羊”做起了文章:在富贵村积极推广“优质羊种改良”“舍饲圈养”畜牧业,投资87.3万元建设饲料加工厂、养殖场,形成了机械饲料加工与饲料喂养一体化的养殖模式,扶贫队第二任队长雷继宁更是一头扎进羊舍当起了“羊保姆”;在南白音套海嘎查,投资56.8万元建设养殖场,养殖基础母牛60余头,购置铲车、拌料机,新建150平方米散养活动牛棚……因地因村因户精准施策,产业扶贫实现了帮助贫困村民脱贫、增加村集体收入、培养致富带头人的“三同步”。

  过去富贵村村民一直喝的都是饮羊的浅层水,不是骨质疏松,就是黄牙。为了让村民吃上甜井水,扶贫队首任队长李克忠长时间以“5+2”“白加黑”的状态工作,精准调研撰写出《帮扶富贵村四年规划报告》,确定了饮水、灌溉、发展庭院经济等多项可行性方案,在2014年12月14日连续3个通宵撰写调研报告后积劳成疾,献出了宝贵生命……李克忠带头打的那口井,被村民命名为“克忠井”。“饮水思源”4个大字写在井房上,更写在了村民心里。

  为了解决二号村千亩土地“靠天吃饭”的困局,中铁呼和浩特局协调地方政府专项资金,为二号村打了7眼170余米深的灌溉井,铺设灌溉管道800余米,指导种植1.4万棵果树,昔日的荒山变成了“花果山”。二号村被列为全区脱贫攻坚示范点,先后有全国人大、国务院、自治区、各盟市等多个观摩组观摩学习。

  “扶志+扶智”按下美好生活快进键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支部坚强有力,基层党建有声有色,群众就跟得紧,脱贫攻坚就有了硬核底气。中铁呼和浩特局坚持扶党建、扶文化,持续增强贫困村“造血”功能,激发贫困村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扶贫队帮助3个贫困嘎查村强化党建工作,就组织建设、党支部和党员作用发挥、集体经济经营管理等方面,对村干部进行培训指导,筹措11万元党建扶贫资金,购置办公设施设备。坚持每月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联系实际上党课,宣传政策到家中;指导建立党员微信群,及时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筑牢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思想根基。富贵村和二号村党支部均由过去的三类党支部跻身自治区一类党支部。

  2016年以来,中铁呼和浩特局连续五年组织“扶贫日”系列活动,宣传普及扶贫政策、现场送医赠药。呼铁乌兰牧骑通过一系列喜闻乐见的歌舞、小品、二人台等节目,将党的好政策传递到每一位村民心中,真正做到了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育民。职工自己创作的扶贫主题微电影《富贵》,展示铁路地方齐努力,让贫困村走上了富贵路的感人故事。从改善贫困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设施条件入手,先后实施建一个便民服务中心、建一个文化广场、找一份稳定工作、打一口深水机井、送一吨暖心煤、开展一次慰问体检送药、赠送一台电视、培育一个集体经营项目等“八个一”和“六个一”工程,并建立了卫生室、草原文化书屋、村委会活动室。

  “这好日子,是铁路人倾心倾力干出来的。”南白音套海嘎查密其其格老人脸上挂满灿烂的笑容。从“漫灌”到“滴灌”,一系列精准帮扶措施使贫困牧民拔去了穷根,心里乐开了花。

  告别贫困,新程已启。作为大型国有企业,中铁呼和浩特局将一鼓作气、连续作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一公里”,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风笛声声,草原各族儿女一路欢歌奔小康。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出彩
   第05版:国内新闻
   第06版:要闻
   第07版:十三五来自锡林郭勒的汇报(十五)
   第08版:观察·兴安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文化
   第12版:收藏
风笛声声带来幸福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