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柄石刃刀,新石器时代晚期小河沿文化,一级文物,赤峰大南沟遗址出土,赤峰市博物馆藏。
这件骨柄石刃刀由动物肢骨和燧石、玛瑙刃片经过精心制作后组成,前窄后宽,造型优美。柄体选用动物长肢骨,经纵向劈裂,修整成弧形短刀状,再于一侧中上部刻凹槽并抛光。之后选用硬度较高、韧性较好的燧石、玛瑙石片剥制成四个小型薄石刃。为了让刀刃弧度和骨柄衔接自然,制作者将四枚薄石刃按骨柄形态精修后依次镶嵌于骨柄槽内,并以胶状物质将其粘牢,最终组成一把技艺精湛、锋利实用的刀具。
骨柄石刃刀最早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早期逐渐消失,是新石器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工具,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内蒙古、西北及西藏等地区,是当时重要的渔猎及日常生活用具。
骨柄石刃刀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骨柄石刃刀制作工序复杂,集中了石器的选料、剥片、压制技术,骨器的切割、整形、挖槽、抛光技术,以及镶嵌、粘合、固定、组合等一系列技术,它表明人类在制作工具上的思维方式已经从单线思维转化为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对各种原材料的认知和加工制作的综合信息处理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是人类制作工具思想意识、技术进步的具体体现,是史前时代复合型工具制作的顶峰。
作者简介:汪英华,男,内蒙古博物院文博考古研究员。现任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陈列展览组、文物鉴定组、文物保护组专家库成员,内蒙古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玉石器类国家文物进出境责任鉴定员,内蒙古自治区旧石器时代研究中心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