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巴彦淖尔市: 构建绿色高质量发展“四梁八柱”

锦绣河套。
  □文/图  本报记者  韩继旺

  巍巍阴山,见证着几字弯的沧桑巨变;滔滔黄河,聆听着新时代的发展强音。

  “天赋河套”金字招牌声名鹊起,换来1100万亩平畴沃野粮丰畜壮、瓜香果甜;乌梁素海综合治理统筹推进,辐射带动全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和谐共生;产业转型不断升级,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绿色现代产业体系初具雏形……

  5年来,巴彦淖尔市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奋斗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初步构建起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凝心聚力,决战决胜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巴彦淖尔市通过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政策兜底扶贫等符合当地特色的政策体系,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截至2019年底,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032户58611人已全部脱贫,5个区贫旗县全部摘帽,162个贫困嘎查村全部出列。全市高标准规划建设100多个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扶贫产业示范园,推广“自主经营”“合作帮扶”“托管代养”“入股分红”等扶贫模式,努力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统筹推进,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巴彦淖尔市实施了总投资56.78亿元的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试点工程,在流域上游乌兰布和沙漠,建设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创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在城镇和工业园区,实施点源污水“零入海”工程,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做到城镇污水和工业废水全收集、全处理;在河套灌区全面开展控肥、控药、控水、控膜四大行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在乌梁素海湖区,实施生态补水、湿地净化等工程,促进水体循环;在湖区周边,全面开展乌拉山生态修复和乌拉特草原自然修复。目前,乌梁素海水质整体达到五类,局部达到四类,流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品牌引领,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巴彦淖尔市加快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输出基地,全面打响“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着力打造地域特色鲜明、利益联结紧密的农业产业体系,重点培育形成粮油、乳肉绒、果蔬、蒙中药材、饲草、生物质能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下转第4版  ■上接第2版  两年来,“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授权的12家企业53款产品实现溢价25%以上,带动全市农畜产品整体溢价10%以上,促进农牧民收入稳定增长。

  蓄势聚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巴彦淖尔市优化产业布局,在河套平原重点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电商物流、高新技术产业。同时,推动矿山、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引进扶持了中粮、首农、圣牧高科、中核龙腾光热、神华国能风电等一批重点项目。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大石墨烯、新能源、大数据、云计算、文化旅游等项目引进建设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改革开放,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巴彦淖尔市大力优化发展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巴事快办”平台启动运行。营商环境评价连续两年全区排名第一,获评“2019年浙商最佳投资城市”。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开通了中欧农产品班列,甘其毛都口岸2019年进出口货运量突破2100万吨,海关税收35亿元,创历史新高。“十三五”全市累计出口农畜产品170余万吨,贸易值近147亿元。

  民生优先,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巴彦淖尔市坚持每年将70%以上的财力投向民生,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十三五”期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6万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66.5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平均控制在4%以内。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通铺”等问题,建成覆盖城乡中小学校的“同频互动课堂”。在全区率先建成市域“半小时急救圈”空地一体化救援体系,组建了医疗集团、托管型等4种形式的医联体12个,成立签约医疗服务团队695个……一项项惠民举措、一件件民生实事传递出令人温暖的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阳光洒满九万山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 《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办法》
长达半个世纪的深情守望
准噶尔盆地 发现千亿立方米 大气藏
上下同心 合力攻坚
巴彦淖尔市: 构建绿色高质量发展“四梁八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