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索具有河套灌区特色的农牧业现代化之路

  【核心提示】

  ●河套灌区、汾渭平原等粮食主产区要发展现代农业,把农产品质量提上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保护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是推动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基础,发展绿色现代农牧业是治理保护生态环境的治本之策,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乌梁素海治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控肥、控药、控水、控膜行动,既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改善了入湖水质,又促进了农产品品质提升,一举多得

  □常志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农业农村现代化,心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和战略部署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对于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高起点高标准实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确定的重点任务,推动河套灌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特色农牧业现代化道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绿色发展实践践行“两个维护”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包括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在内的“一湖两海”水生态治理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河套灌区、汾渭平原等粮食主产区要发展现代农业,把农产品质量提上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重要特征和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产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有机结合起来,以山水林田湖草沙全地域、全要素综合治理为基础,把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输出基地作为第一战略,坚持以亩均效益论英雄,以“天赋河套”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以平台载体建设为示范,以健全社会化服务为保障,全面整合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不断提升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推动农牧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粗放向集约高效转变,农畜产品由原料、初级产品销售向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转变,产品质量由一般向优质特色高端转变,市场营销由低端市场向中高端市场转变,努力建成国家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市。

  保护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是推动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基础,发展绿色现代农牧业是治理保护生态环境的治本之策,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2020年9月,在习近平总书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巴彦淖尔市委、政府协同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管理编辑部(中国现代经济研究院)、中国社科院城乡发展一体化智库,承办了黄河流域河套灌区、汾渭平原生态保护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交流协作会议,会议发布了《黄河流域河套灌区、汾渭平原生态保护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地市级交流协作机制巴彦淖尔共识》,标志着黄河流域河套灌区、汾渭平原生态保护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地市级交流协作机制正式建立。

  推动乌梁素海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在构建绿色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

  乌梁素海是黄河流域最大的功能性湿地、我国第八大淡水湖,承担着调节黄河水量、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区域气候等重要功能,是黄河生态安全的“自然之肾”。多年来,由于农田退水和部分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进入乌梁素海,加之生态补水不足,乌梁素海水质曾一度恶化为劣五类,湖区面积大幅缩减,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包括乌梁素海在内的内蒙古“一湖两海”治理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我们深刻认识到,乌梁素海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必须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和“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全流域全要素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才能彻底消除生态隐患,为河套灌区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为保障黄河中下游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各地各部门统一思想,以问题为导向,坚持系统观念的原则、整体布局的思路,编制了乌梁素海全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以及矿山、林业、草原、沙漠等专项治理规划,推进重点区域生态治理。同时,超前谋划、抢抓机遇,争取并实施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试点工程,在乌兰布和沙漠、城镇和工业园区、河套灌区、农村牧区、乌梁素海湖区及周边以及乌拉山、乌拉特草原,同步实施点源、面源、内源治理。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如今,巴彦淖尔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乌梁素海水质总体稳定在五类、局部达到四类。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指出,乌梁素海治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控肥、控药、控水、控膜行动,既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改善了入湖水质,又促进了农产品品质提升,一举多得。总书记的肯定,进一步激发了我们推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干劲。要抢抓国家实施黄河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的机遇,积极推进乌梁素海生态补水专用通道工程、黄河生态廊道、大型现代化灌区建设、渠系网格化生态化治理等重大项目,进一步打牢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争创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推进河套灌区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是巴彦淖尔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河套灌区农牧业资源得天独厚,地处北纬40度农作物黄金种植带,水土光热组合条件好,年光照时长3200小时,昼夜平均温差14度左右,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四季分明,有利于农作物养分积累,黄河流经345公里,有1100多万亩耕地,农产品种类多、品质好,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这是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基础。

  坚持高起点规划,做强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制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套灌区发展现代农牧业、提高农畜产品质量重要指示精神的实施意见,明确现代农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聘请国内权威农牧业专家与本地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研究找准河套平原农牧业的特色和优势,编制粮油、果蔬、肉乳绒、蒙中药材、饲草、生物质能等六大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形成区域化、专业化产业布局。

  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提升耕地质量。河套灌区有不同程度的盐碱地484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44%。我们与清华大学、南京土壤研究所等17家科研院所合作,引进73家企业,实施5万亩盐碱地改良试验示范项目,该项目成为全国样板。在这个过程中,创新“两个机制”:一是制定涉农涉牧资金统筹整合实施办法,设立“绿色产业发展基金”和“河套灌区现代农牧业产业发展基金”,搭建政企合作平台,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二是制定土地流转实施办法,建立土地流转费用优先高标准缴纳农民养老保险、分年度支付、定期增长的机制,保障农牧民长期可持续受益。

  加强平台载体建设,科技支撑、示范带动现代农牧业发展。以国际视野和一流标准,引进整合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生产模式,建设中外合作现代农牧业示范园区,正在建设黄河流域西北地区种质基因库,积极创建国家农高区,示范带动和倒逼农牧业经营主体转变生产方式,直接与先进生产技术和模式接轨,体现后发优势,不走弯路。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柔性引进知名院士和权威专家,为生态治理和现代农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指导。

  坚持亩均效益论英雄,推动农牧区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通过品牌引领、龙头企业带动、规模经营、产业融合等综合措施,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全市三分之一的优质耕地亩均一二三产业综合产值达到2万元的目标。引进培育龙头企业,扶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建立紧密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功能拓展、技术引领等多种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创建并打响“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价格。“河套”本身就是一块金字招牌。2018年成功创建注册,并全面打响“天赋河套”品牌,统领优势特色农产品走向高端市场,让好产品卖上好价钱。创建当年就荣登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第二位,2019年获得中国农业最具影响力品牌、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第二十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等十项大奖。“天赋河套”品牌已成为带动优质农畜产品进入高端市场、实现企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重要引擎。

  经过接续奋斗、不懈努力,巴彦淖尔市已初步找到现代农牧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示范点的引领效果开始显现,城市化地区、农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合理优化、相得益彰。实践证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指针、不竭动力;加强黄河河套灌区生态保护治理,是我们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必须担负的重大责任、必然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是我们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治本之策,是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面对现实中仍存在的一些碎片化、粗放式生产等问题,要始终把优化结构作为推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先导;把生态优先作为推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把品牌引领作为推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抓手;把创新驱动作为推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依托;把产业融合作为推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编制好实施好“十四五”规划,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农牧业现代化之路。

  (作者系巴彦淖尔市委书记)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论道
   第06版:家园
   第07版:要闻·广告
   第08版:观察·乌海
奋力开创全面依法治国新局面
探索具有河套灌区特色的农牧业现代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