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承文 美承色

《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
书中彩绘的故宫文物。
绚丽多彩的传统色。
二十四节气色卡。
  □文/图  本报记者  徐跃

  一首古诗寥寥数字,勾勒出无限意境;多种颜色层层晕染,调配出无界画面。中国文字与中国色彩相辅相成,成就回味悠长的中国之美。

  妃红、苍青、月白、远山如黛、青梅煮酒……

  这些如诗如画的名字,听起来与颜色不沾边儿,但只要细细体味,就一定能在脑海中闪现出它的模样,这就是文化认同,是中国人定义颜色的方式,也是中国人文化自信的表达。

  近年来,《延禧攻略》《长安十二时辰》等一大批古装影视作品活化了中国传统色,精湛考究的服化道是对中华传统美学的致敬和赞美,观众在收看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也引发了对莫兰迪色等中国色彩的热烈讨论。

  人们通常认知中的颜色有多少呢?有人说是七彩的,有人说是五光十色的,中国古典设五(正)色是以“黄、青、白、赤、黑”对应五行“金、木、水、火、土”又应“中、东、西、南、北”,后又加入间色,这些颜色究竟有多少?

  《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给出了一个答案,列举出中国传统颜色384个。

  该书根据春夏秋冬四季、二十四个节气和72个物候体系插排颜色,从数十万件作品中选出了故宫文物96件,并与故宫文物的色彩逐一对应,借助精美的手绘图纸,编制出传统颜色的视觉谱系。从总述到单色条目,详细列有典出、别称、染技、历代古籍或诗文中用典。

  这些中国文化积淀下的中国色彩,并非现代创造,而是古已有之。遍布在史书、诗歌、佛经、医学典籍中的传统色浩如星海,《礼记》《诗经》《说文解字》《广雅》《广韵》《天工开物》《本草纲目》等都有对颜色的记载,但这些色谱散乱、繁杂,没有遗传性,也没有详细说明。如果没人整理,就会面临被遗忘的命运。痴迷于色彩研究的文化学者郭浩和紫禁城文化创意设计师李建明察觉到了这一点,两位作者翻阅了近400部与颜色相关的文献典籍,耗时两年完成了这本著作。

  对颜色的命名本身就是学问,譬如“春/(正月)立春/鱼陟负冰”下四色为:海天霞、缙云、纁黄、珊瑚赫。其中前三种都是正统的老色名,但珊瑚赫确是作者经考据后编撰的新色名。条目下清晰写明其命名法,援引所涉篇目“其色如珊瑚出海,落日火赤,故得名。”这种创新的方式既合乎古制,又带有今人的理解,贴切用心。

  “从汉字的字形字义出发,几乎每一个颜色词都可以延展为一个故事。通过挖掘、梳理古代文献,从汉字的优美和雅致中,找到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之间的平衡,发掘为当今所接受的更多颜色词,整理一本承接传统和现代的中国色谱,是我们尝试达成的目标。”本书的作者之一郭浩说道,这本书中每种颜色都标有“CMYK”(印刷系统)和“RGB”(PS调色系统)的色号,学习和运用这些颜色服务于现代生活十分方便,无论是传统工艺器物的赏玩或是古代书画的鉴赏,亦或是对中国设计风格的塑造都有很大的帮助。

  “书承文,美承色。”千百年来,藏于建筑、器物、服饰、绘画中的色彩世界,是中国文化的积淀和精髓,是一个国家集体意识的最好沉淀,值得我们珍爱和传承。《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立足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将传统的中国色彩带入生活,让人不禁感叹它的美丽,赞美中华民族的智慧,从中我们也能感受到祖先的高级美,由高级美而生自豪感,由自豪感而生爱国心。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论道
   第06版:家园
   第07版:要闻·广告
   第08版:地方盟市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流的见证
书承文 美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