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亿!2021年伊始,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数超过了这个严峻的节点。
无论是人口稠密的发达地区,还是地广人稀的偏远地带,从热带的太平洋岛屿,到寒冷的南极考察站,新冠病毒已蔓延到全球各个角落。
在与百年一遇大疫的战斗中,人类取得初步成效。当前,疫情远未结束,一年来积累的“抗疫疲劳”、经济承压等问题还未缓解,病毒变异等新风险又开始浮现。尽管如此,随着疫苗接种在全球各地推进,随着合作抗疫日益成为世界主流声音,人们坚信:亿兆一心,“战疫”必胜!
当疫情成为“亿”情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新冠疫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美国东部时间26日14时22分(北京时间27日3时22分),全球累计确诊100032461例,死亡2149818例。记录显示全球累计确诊病例数呈加速增长趋势,从疫情开始到1000万用时超半年,1000万到2000万用时43天,间隔多次缩短,从9000万到1亿仅用时16天。
“这是一个严峻和令人震惊的节点。”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日前在回答新华社记者关于全球新冠病例过亿的问题时说。
去年1月30日,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月11日宣布新冠疫情具有大流行特征。此后,疫情在北半球夏季一度有所缓和,但近来又出现反弹。
美国是累计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最多的国家。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数据显示,美国累计确诊病例超过2500万,死亡病例超过40万。在纽约,曼哈顿岛中部的时报广场曾因汇聚各国游人被称为“世界十字路口”,但疫情让该地区人流量一度骤减80%以上,清冷的街道与拥挤的医院对比鲜明。
公共医疗系统几近崩溃,医疗机构重症病床满员、氧气瓶告急,众多患者等待床位;商店、餐厅、影院等场所门可罗雀;超市货架空空如也,大批货物因疫情无法及时运抵,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这是在多个疫情严重国家常见的场景。
人类的生存发展史就是一部与传染病的“斗争史”。14世纪中叶,被称为“黑死病”的鼠疫曾席卷欧洲,当地约三分之一人口死于这场瘟疫;1918年暴发的西班牙流感,在全球造成几千万人死亡。进入21世纪以来,寨卡、中东呼吸综合征等新型传染病又不断对人类生命健康发起挑战。
作为近百年来全球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新冠疫情影响范围之广、病亡人数之多、抗击难度之大,历史罕见。
在历次“战疫”中,人类都会通过追踪、隔离等公共卫生措施,加上疫苗、药物等手段,最终控制疫情。世卫组织新冠病毒技术负责人玛丽亚·范克尔克霍夫日前在分析全球抗击新冠疫情的得失时举例说,欧洲许多国家在去年夏天曾将相关数据指标降到个位数,但由于到秋天后改变了防控策略,特别是圣诞节和新年期间人们交往增多,导致病例数又迅速上升。但只要用好各种疫情应对工具和措施,“新冠病毒可以被控制”。
“下半场”有挑战更有希望
站在过亿节点展望全球“战疫”,既不能忽视挑战和风险,更应看到希望和信心。
病毒变异无疑是当前全球关注的一大挑战和风险。自去年12月以来,英国、南非、巴西等多国报告发现了不同版本的变异新冠病毒。初步研究显示,英国发现的变异病毒VOC 202012/01传染性更强,世卫组织报告全球已有至少60个国家和地区发现感染这种变异病毒的病例。南非发现的变异病毒501Y。V2也已在多国现身。变异病毒的传染性、所致疾病严重程度、对诊疗和疫苗接种的影响等仍待进一步研究,未来还可能出现更多变异。
“这就像足球比赛下半场的换人,”瑞安说,“这会给病毒一些新能量,一些新动力,这增加了你面临的挑战。”
“但这没有改变游戏规则,没有改变我们为赢得胜利而需要做的事。”他强调,我们仍然要采取各种防控措施,只是随着对手力量的变化,更应加倍努力。
在抗疫“下半场”,人类需要面对的其他挑战仍然不少。“禁足”“封城”等严格防疫措施会极大影响经济民生,如何平衡防疫与发展、如何避免人们因“抗疫疲劳”而防控松懈等是横亘在多国面前的待解难题。世界一些地方先前因经济形势所迫、民众急盼回归正常生活等原因“带疫解封”,致使本已控制住的疫情反弹。
挑战虽在,希望已现。史上首次,人类在发现导致大流行病的病毒后一年内就研发出疫苗。疫苗研发通常耗时数年,但在去年年初科研人员分离出新冠病毒并完成基因测序后,全球各界勠力同心,现已有多款新冠疫苗获批使用。
截至目前,美国辉瑞制药公司与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合作研发的疫苗、美国莫德纳公司研发的疫苗、英国阿斯利康制药公司与牛津大学合作研发的疫苗、俄罗斯研发的“卫星V”疫苗,还有中国国药集团、科兴公司等企业研发的疫苗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启动大规模接种。
中国新冠疫苗在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表现良好,并且在可及性、可负担性等方面具有优势,获得巴西、秘鲁、土耳其、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埃及等众多国家青睐。
在巴西亚马孙雨林深处的一个小村庄,68岁的蒂库纳族老人伊莎贝尔·塞泽里奥本月19日成为当地第一个接种中国新冠疫苗的居民。“我太感谢这支疫苗了!”塞泽里奥用蒂库纳语激动地说。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日前表示,世卫组织主导的“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COVAX)”将在今年年内交付20亿剂新冠疫苗,“疫苗正给予我们结束这场大流行的希望”。
共同命运需一心守护
面对新冠病毒这个人类共同的敌人,各国人民生命健康从未如此休戚与共、紧密相连,打赢全球疫情阻击战,需要强化全球行动,深化全球合作。仍在肆虐的疫情,呼唤大国主动担当、各国携手而行,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新冠疫情不会在乎国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日前说,“世界要跑在病毒前面只有一个方法——团结。”
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仅交出经得起历史和时间检验的抗疫答卷,而且以实际行动助力全球“战疫”。中国迄今已向150多个国家和13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为有需要的国家派出36个医疗专家组,积极支持并参与疫苗国际合作,为全球抗疫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任明辉说:“疫情发生后,中国第一时间发布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参与全球防疫科研工作,向其他国家提供物资支持、分享抗疫经验,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在全球病例数过亿之后的防疫“持久战”中,国际合作尤需加强。面对北半球冬季以来出现的疫情反弹等新情况,各国需加强联防联控,共同构筑全球抗疫防火墙;对于疫苗的分配,各方应就疫苗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加强协调,以期尽快在全球达到控制病毒传播所需的疫苗接种率;对于新出现的变异病毒,全球科研人员需要携手研究和分享信息,尽早找到克制之道。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医学院教授斯蒂芬妮·斯特拉思迪指出,所有国家必须共同抗疫,“我们的强壮程度取决于最薄弱的环节”。
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这一刻显得尤为重要。总部位于日内瓦的各国议会联盟秘书长马丁·琼贡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的鼓舞,其重要性必将被越来越多的实践所证明。
病毒没有国界,团结合作是国际社会战胜疫情的最有力武器。只要团结一心,人类终将走出至暗时刻,迎来“隧道尽头的光芒”。正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5日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的特别致辞中所说:“寒冬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黑夜遮蔽不住黎明的曙光。人类一定能够战胜疫情,在同灾难的斗争中成长进步、浴火重生。”(参与记者 彭茜 郭洋 张莹 张墨成 刘亚南 刘曲 杜洋 聂晓阳 华义 郭威 张淼 郑思远 施洋 赵旭 冯俊伟 谢宇智 杨臻 宫若涵 周星竹 闫亮 尹南 赵焱 陈威华 倪瑞捷 陈晨 徐永春 唐霁 汪平 梁辉 王玉珏 王沛 黄堃)
(新华社北京1月2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