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绿色红山”底色浓

  □本报记者  赵弘

  森木绕城郭,绿意围红山。近年来,赤峰市红山区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改造提升绿化面积13600亩,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人均公园绿化面积达到23平方米。通过实施“两山两园”及城市景观提升工程,构建有特色的绿色城市景观。

  一个周末,刘先生一家人来到乌兰哈达公园游玩。刘先生是老赤峰人,提起现在的乌兰哈达公园,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个地方以前被称为北沙坨子,满眼黄沙,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这片光秃秃的沙地上,靠着人工造林的方式,建成了一片赤峰城区北部的防风固沙生态林带。春来风沙大,秋来满目荒,一年四季也不见得有人来,而现在这个地方建成了公园,夏季到处是绿色,要山有山要景有景,水波荡漾荷花成片,一年四季都有景可看,也是离市区最近的公园,公园的游乐设施和景观老少皆宜,我们经常来。”

  在人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潮中完成蜕变,506平方公里红山区土地上,处处充盈着绿色元素,“两山两园”的绿色及城区景观提升已经成了一张新的亮丽名片。

  生态文明建设永无止境,如今,南山和红山分别成为赤峰市文化遗址所在地最大的郊区公园,按照适地适树原则恢复植被,加强水土保持和生态稳定性,以打造世界文化遗产为目标和观赏自然风光为主的旅游休闲度假区。

  景观绿化提升工程建成后的“两山两园”景观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好的休闲娱乐去处的同时,也带动近郊乡村旅游产业提速,持续提升“古韵红山·印象赤峰”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再上新台阶。

  南山景观绿化提升工程一期规划面积460公顷,投资7亿元,按照“一心、一带、五区”(综合服务中心、辽文化体验带、山地运动区、森林涵养区、林谷拓展区、田园观光区、生态采摘区)规划布局,着力打造春季有花、夏季有景、秋季有果、冬季有绿的四季景观公园。

  红山景观绿化提升工程总规划面积约210公顷,投资4.1亿元。规划建设红山环道、遗址保护区、文化体验区、滨水休闲带,在突出文物保护和生态功能的同时,注重园林景观、园林小品、水体景观以及园路、亭廊等配套设施建设,打造集文化展示、生态体验、森林养生、运动休憩、研学教育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景区。

  乌兰哈达公园与红山景观隔河相望,公园占地131公顷,建设前为防风固沙生态林带。改造后公园整体景观和综合功能将得到全面提升。哈达和硕公园位于红山区桥北组团哈达和硕片区,总面积54公顷,建设前为防风固沙生态林带,具备较好的升级改造基础。规划建设森林氧吧、动感森林两大区域。

  据红山区住建局王振宇局长介绍:南山景观提升工程,占地8000亩,改造前沟壑纵横、植被退化严,几乎就是废山,改造后的南山是山水园林景观业态;红山景观提升工程,占地2000亩,改造前配套设施老化可游性差,经过改造后建成集文化休闲运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景区;安澜河景观提升工程,占地280亩,改造前绿量不足设施破损严重,改造后新建了安澜阁、跨河廊桥、休闲广场等景观节点,打造出一条重要的城市生态廊道;宁澜河景观提升工程,占地320亩,改造前河道内杂草丛生,改造后打造了集湿地景观、休闲广场于一体的街心公园;哈达和硕公园改造提升工程,占地1000亩,改造前林相单一,改造后,通过生态修复、配建景观等方式,打造成为生态休闲运动公园。

  近些年,面对红山区水源不足、林相单一、植被退化严重,且随着城市框架的拉大,这里已经被桥北新区包围,脆弱的生态系统和粗糙的生态景观,与城市发展极不适应等情况,赤峰市委、市政府,解放思想,积极作为,采取PPP的模式,对“两山两园”进行了改造提升,既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同时完善了城市功能,擦亮了城市文明底色,勾勒出生态环境新画卷。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广告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草原号
   第06版:公益广告
   第07版:国际新闻
   第08版:生态环保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视界
   第12版:收藏
全国首宗城市雨水 水权交易鉴证书颁发 循环再利用 雨水变资产
我区 水域岸线空间管控 见实效
“绿色红山”底色浓
“我有很多野生动物朋友”
林产融合 激发“乘数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