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画个圆,再画个大圆,你们看这像什么?像猪八戒!”寒假假期,阿拉善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乌兰布和社区“阳光六点半”课业辅导班充满欢声笑语,社区志愿者正在指导20多名小朋友画画。课堂上,志愿者们还为小朋友和家长讲解垃圾分类、交通规则、光盘行动等小知识。
玛拉沁社区82岁的老党员达叔来到社区参加居民议事会时提出,社区离家远,小区内缺少活动室,党员、居民学习和活动不方便,希望社区给想想办法。玛拉沁社区立即召开互联互动联合党委会议,整合辖区内居住人口集中的小区打造了4个“红色活动室”,使其成为满足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阵地。
社区发生的改变,源于阿拉善盟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通过创新“红色驱动”、搭建“红色平台”、构筑“红色脉络”、打造“红色品牌”,建强街道、社区党组织核心,实施网格化管理多网融合,为群众提供精准化零距离服务,把党员、群众组织起来,不断提升党组织领导城市基层治理水平,努力打造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把党建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基层的每个角落。
从单一网格化到多网融合
这些天是春节返乡高潮,阿右旗巴丹吉林镇长山社区工作人员和网格长每天都通过电话咨询、入户了解等方式了解常住人口和进出人员状况,通过网格化管理开展工作,给居民提高服务。
“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在工作中,阿拉善盟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将党的建设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把推进网格化管理服务、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作为亮点工作,先后出台了《推进盟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方案》《关于推进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预防与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党建引领基层网格化治理实施方案(试行)》,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各界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积极推动网格设置、人员配备、待遇保障、责任落实、实体运行“五个到位”,着力增强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服务能力,把公共服务、社会服务、便民服务、志愿服务下沉到网格。
目前,全盟街道社区划分网格327个,实现应建尽建,有效整合专职网格员、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等网格力量,配备网格长289人,发展专兼职网格员314人。
从“一家用力”到“多方参与”
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有没有生命力,要看党员群众融入社区的程度有多大。
现在走进阿拉善左旗王府街道西花园社区,路面干净、车辆停放有序,小区环境整洁舒适。然而以前,这里是脏乱差小区,小区东门地势低又没有排水口,每到降水天气,这里便积存大量污水,臭气熏天。了解到居民的诉求后,社区党委、业主委员会、社区和物业共同协商勘察,并联合相关部门对原有排水系统进行了污水引流改造,说起现在小区的居住环境,小区居民都赞不绝口。
阿拉善盟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整合优化各级各类党群资源和力量,构建多元参与、高效协作、联动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依托社区党群服务站,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开展“上门办”服务,进一步提升社区城乡一体化服务能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利服务。
从“各自为战”到“统筹联动”
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纳林高勒社区党支部针对辖区少数民族、老年人居民占比较高和需求多样性的实际,精心打造了集文化园、娱乐园、保健园为一体的“胡杨人家幸福园”特色社区品牌,并依托设立额济纳旗老年大学声乐班教学点,有效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为老年人提供高效优质、低成本的养老服务。
“胡杨人家幸福园”“为老服务”“警民联动”等社区特色服务品牌,用一项项暖心务实的举措,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
同时,积极探索党建融合发展新路径,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手段,积极引导组织居民群众、各类组织参与社区服务,打造了一批优质品牌项目。阿左旗开发设计“我的阿拉善”手机APP,推出“驼乡先锋”小程序,搭建便民服务“连心桥”,旗党群综合服务中心推出“党群网服驿站”系列直播,党员领导干部“亮相带货”,打开了城市和农牧区融合党建新方式,积极打造“红绿蓝”三色、民族团结等街道社区特色党建和文化品牌。阿右旗探索推行“34560”便民工作法,打造了“四点半课堂”“红丝带义工队”“爱心餐厅”“爱心敲门”等志愿服务优质品牌,推出“阳光扶贫”“圆梦微心愿”“一刻钟服务圈”等一批城市党建特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