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旧小区换新颜

  □本报记者  及庆玲  通讯员  桑洋

  “我们不用搬家就住上暖和的‘新’房子,老旧小区改造,真是帮了我们老年人大忙了!”这是乌兰察布市集宁区自建小区居民的心声。

  改善人居环境,是提升老百姓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集宁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变小区面貌和完善服务功能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最生动实践,广泛动员党员、组织群众,凝聚社会各方力量,让党建工作成效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看得见、摸得着。

  “吵”出了决策  “量”出了方案

  绿化带变菜地、公共区域搭隔间、楼道楼前“占地盘”,是改造前的老旧小区常有的事,很多老年人听说要改造,纷纷反对。工作人员上门解释沟通,闭门羹没少吃,嘲讽话没少听。

  哪里有硬骨头,哪里就有共产党员!20个片区全部组建临时党支部,街道社区、住建、城管、房管等部门闻令而动,派出精干力量迅速集结,500余名党员主动请缨、带头攻坚,按楼划片组建尖刀班,承担起宣传动员、民意征询、技术指导、协商议事、后续处置等任务。

  “晨调度、日走访、夜研判”,张阿姨的建议、李阿姨的不满、刘大爷的情绪,都要顾虑的周全,一切以民意为出发点。“小区没车位,需要规划固定车位”“小区老年人多,需要下棋搭建凉亭”,喜欢绿化的多种树、喜欢活动的多配备健身器材,一张张时间表、一幅幅作战图,真正做到了一院一方案、一户一措施。

  美了楼院  暖了民心

  楼体年久失修、管网陈旧老化、基础设施缺失是老旧小区最大的问题,晴天满身土、雨天两脚泥,群众为此怨声载道。本着不放弃任何一个偏居一隅之地,集宁区高标准改造、大力度提升,用最短的时间让老旧小区摆脱了岁月的侵蚀。

  改造时正逢雨季,很多小区道路泥泞,老年人出行多有不便。党员志愿者们立即组成了“帮办”小分队,代买代购、代帮代办的任务就落在了他们肩上。“前段时间出行不便,是他们帮我跑前跑后,又买菜有送米,谢谢这些孩子们!”居民李阿姨笑着说。改造时,断水的问题也偶尔发生,“办法总比困难多”,党员志愿者在几个小区间建立起了送水点,轮班值守、交替送水。

  居民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从开始的怨声载道,到现在的满口称赞。很多居民党员都自愿参与到了志愿服务中,同时带动身边的邻居、朋友、家人,更好地支持和配合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如今,印入眼帘、烙在心里的是优美的环境、齐备的设施、完善的功能、精准的服务以及群众的充分信任和高度评价。

  “亮”了面子  “实”了里子

  “为人民服务”一直在路上。社区党组织牵头,成立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引进专业物业公司,推选居民信赖的业委会,细化自治网格,在社区党组织的主导下,建立“4+N”协商议事机制,让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解决,实现改造成果共治共享共建。

  推动党群服务中心延伸到小区,建设小区党群服务站,设置党员活动、协商议事、休闲娱乐等多个功能室,实现了协商议事有场所、党群活动有阵地。同时,积极推动智慧小区建设,新增了智慧路灯、智能门禁、水表和智慧充电桩、惠邻5G驿站等等,引进“爱分类”环保驿站做好垃圾分类,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便捷服务。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读图
   第06版:家园
   第07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8版:科技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法治
   第11版:先锋
   第12版:公益广告
让党建服务“触角”延伸到基层每个角落
多角度学习 画好“同心圆”
党日活动很暖心
规矩意识 立起来
老旧小区换新颜
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