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牛”剪纸的曼妙世界
在辽阔的内蒙古大地上,牛是草原五畜的重要成员,是农牧民生活中的重要伙伴。“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这首传唱了1700余年的北朝民歌里,牛是这道绝美塞外风景中的灵魂。
除了作为诗人们广为吟颂的对象,在内蒙古各类古老的传统民间文化中,也有大量把牛作为主体艺术表达内容的文化形式,其中,剪纸中的牛具有鲜明的代表性,深受人们喜爱。
春节前夕,记者来到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的和林格尔县,在中国剪纸(和林格尔剪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著名剪纸艺术大师段建珺的剪纸传习所,段建珺带我们进入了一个壮观的“草原牛”剪纸的曼妙世界。
《春牛》《奔牛》《伏牛》《卧牛》《孺子牛》……每头牛造型不一,形态迥异,栩栩如生。冬日的阳光穿过窗棂,洒在一幅幅火红的剪纸上,仿佛为这些“牛”姿百态的剪纸涂抹上一层金色的腮红。
段建珺是我国草原大写意剪纸的创立者和主要代表性艺术家,在他的剪纸传习所,陈列着300余幅(套)“草原牛”系列剪纸,这些剪纸通过简约、精巧的裁剪,把草原牛剽悍和富于无限生命活力的美表达得淋漓尽致,生动展现出剪纸文化中牛的独特风骨和生命力量。
“春牛”剪纸是一种吉祥符号
段建珺的家乡在和林格尔,是《敕勒川》中吟唱的敕勒川南缘的一部分,他自幼跟着村里老大娘学习剪纸牛,积淀了深厚的传统剪纸技艺。
段建珺在剪纸牛的嘴里常常要剪草,剪其他草原动物时,也要加上草,他从当地老人们那里了解到,几百年来人们剪这些“牛牛马马”,都要剪这种被称为“仙草”的植物纹样,因为在他们看来,如果牛嘴里不衔“仙草”就没有“活气”,“嘴里衔根草,命里神人保”就是这个道理。众多民俗学者认为,剪纸牛嘴里衔的“仙草”其实就是保护牛和家族的生命之草、繁衍之草,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珍贵的植物崇拜观念在民俗剪纸中的孑遗。
在段建珺的记忆里,他儿时的农村,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剪“春牛”、贴“春牛”剪纸,家家户户都有大大小小一厚叠平平整整压在炕席下。“都是用那种传统的大红纸精心剪制,剪完要在腊月二十三小年这天,怀着一种虔诚的心态,贴在家中白生生的麻纸窗户的中心位置,期冀通过‘春牛’剪纸让家族在新年里能够祛病纳福,风调雨顺。”段建珺告诉记者,牛当时在老百姓心中俨然已经成为他们精神世界的“保护神”和吉祥符号了。
几十年来,段建珺不但在草原剪纸传承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成为一名杰出的剪纸传承人,而且在草原剪纸民俗文化研究中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刚刚出版的由段建珺编著的内蒙古文化长廊重点项目《蒙古族传统美术·剪纸》中,辑选了他抢救的民间剪纸艺术——来自于科尔沁草原的牛意象剪纸,这些剪纸大多是牧民剪来做为刺绣底样的。“这些剪纸同样精彩,以阴刻为主体造型,惟妙惟肖,体现了蒙古族剪纸独特的美和吉祥观念。”段建珺说。
“牛文化”的精神传承
进入新时代,牛题材剪纸慢慢成为现代人生活中最富有传统意味的文创衍生品之一,在城市布景、家装设计、平面及包装文创等方面,都能看到牛题材剪纸的身影,甚至其他文艺创作形式也可以从牛题材剪纸中得到有益启示。
英属泽西邮政在新年伊始面向全球发行了《牛年大吉》生肖邮票一枚,邮票上的牛题材剪纸就是由段建珺精心创作的。在这幅剪纸作品中,段建珺把牛首表现为一种昂扬之势,体现出奋进、向上之意,牛的蹄用力紧扣大地,寓意脚踏实地。牛的身上采用了传统剪纸中“蝴蝶戏牡丹”的古老纹样,寓意新的一年里人民生活富贵丰饶和吉祥安康。这枚精致的《牛年大吉》剪纸邮票在法国采用最新的金属油墨和局部光油工艺,一经发行便受到人们喜爱。
“牛年到来,我用牛题材剪纸祝福祖国,牛也象征着我们祖国的各项事业牛气冲天、蒸蒸日上。作为剪纸艺术的传承人,应该学习牛的精神,脚踏实地,勤奋耕耘,永远不离开剪纸传承发展的民间生活沃土,才能够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剪纸反哺这片土地,我们的剪纸和文化传承才会有真正的生命力。”段建珺说。
牛是劳动者的写照,是实干者的化身,是开拓者的缩影,新中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每一次伟大飞跃,都是奋斗出来的。“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我们要继续弘扬传承艰苦奋斗、苦干实干、星夜兼程的“三牛”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续写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