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一,甘其毛都口岸伴随着日出从睡梦中醒来。
巴彦淖尔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甘其毛都大队巡逻一中队中队长斯日古楞佩戴好警用装备,和同事李亚楠驾车赶往口岸执勤。在路上,李亚楠告诉记者:“斯日古楞中队长常说,一定要穿戴齐整,我们在这儿的形象代表着中国。”
早上8时,口岸准时开关。一辆辆满载蒙古国煤炭、铜精粉的货车准备入境,车辆和驾驶人经过一番消毒、检验后,经原煤通道开往指定卸载点。斯日古楞管辖的范围就是从进关到煤场的10公里路段,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他们除负责维持交通秩序外,还负责入境司乘人员的“闭环管理”,确保“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斯日古楞不时和司机挥手打招呼,司机们也热情地回应着。
甘其毛都口岸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与蒙古国毗邻,是目前我国过货量最大的公路口岸。最近,每天大约有400辆车进入口岸,高峰时期超过1000辆,驾驶员90%以上是蒙古国司机。如何管理、服务好中蒙两国司机,斯日古楞的诀窍是“真诚地交流沟通”。“赛白努(蒙古语,意为‘你好’)”成了他的口头禅,逢车必招手、见人必打招呼成了他的常规动作。
“赛因察戈答(蒙古语,意为好警察)!”前几天,正在甘其毛都货场巡逻的斯日古楞忽然听到有人喊,停下车才发现不远处一辆大车上,一位蒙古国司机一边高声喊一边向他招手。斯日古楞走近大车和司机交流得知,他的大车轮胎爆胎了。因为疫情防控有严格要求,外籍货车进入货场,经消毒处理由我方人员卸载货物后返回,外籍司机全程不得下车。这位司机轮胎爆胎,自己又不能下车,正着急得抓耳挠腮,忽然看见交警,就像见到了救星。斯日古楞一边安抚他不要着急,一边打电话联系修理厂,维修人员很快赶来给换上了轮胎。
斯日古楞当交警20年,在口岸值守10年,已经和许多蒙古国司机都成了朋友,但这不妨碍他铁面无私。巡逻中,发现一名司机未按规定佩戴口罩,斯日古楞扯起嗓门大声提示,司机赶紧戴上口罩并致歉。
车辆过后煤尘四起,有时能见度不足5米。从口岸到货场10公里,斯日古楞一天下来得走3个来回、近60公里。每天在煤尘中喊话次数上千遍,煤灰、粉尘严重侵蚀着斯日古楞的呼吸系统,他的嗓子变得嘶哑。2010年,他做了鼻、喉、肺联合手术,从此失去了味觉。斯日古楞开玩笑说:“现在吃馒头和吃羊肉,是一个味儿。”
口岸自然环境差,沙尘天气多,昼夜温差大,冬春之际的寒风依然刺骨。跟着斯日古楞走了一个来回,记者有点走不动了。12时,斯日古楞换岗,记者在执勤车上脱下鞋,发现袜子已被大拇指顶出个洞。斯日古楞说:“在这儿执勤,一个半月就得一双鞋,一个星期就得一双袜子。”
47岁的斯日古楞身体也大不如前了,走路多了就气喘吁吁、满头大汗。组织上关心他,想把他调回城里工作,可他婉言谢绝了。“这里总得有人来,再说我在这里待惯了,别的地方我不习惯。”
2021年春节,是斯日古楞在口岸上过的第7个春节。“我陪家人的时间太少了,母亲已经75岁了,我很惦记、很愧疚。”他缓缓说道。
多年来,斯日古楞以优质的服务和规范的执法行为,守护北疆口岸,生动诠释了自治区“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和“全国最美基层民警”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