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妈妈的课本

  □苏常亮

  1980年初春,十岁的我跟随父母工作调动,从新疆建设兵团转学来到乌拉特中旗(当时叫乌拉特中后联合旗)一所小学。

  刚来的时候,我非常不适应。以前在新疆,我在班级里,乃至年级里成绩都是名列前茅的,又是班干部,是老师们宠爱的好学生。但是来了内蒙古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语言也不同,上课时候老师的话几乎有一大半听不懂。

  最令人困扰的是,因为我是中途转学,新学期没有我的新课本。上课时还可以跟好心的同桌一块学习、做题,可是一到放学我就没法完成家庭作业。最初的几天很是烦恼,有时去很远的同学家借课本,等人家写完了才能借回来,写到很晚。因为好强,竟也没有一次延误过交作业。

  但是课本需要等待半年时间,到了新学年才能有啊。半个多月,搞得我筋疲力尽。

  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看到我学习这么辛苦,她最后决定:抄课本!

  妈妈当时调在旗政府工作,也非常忙。但她让我每天借一个同学的课本回来,她亲自抄写。妈妈当过小学教师,是新疆塔城地区优秀教师,还受到过表彰。她的字体娟秀整齐、工整有力。

  随后的日子里,每到夜晚,温暖的灯光下都是妈妈和我一块学习。她奋笔疾书,尽量把课本内容抄得完整,不落下一个注解、一个公式,包括课后作业。她还尽量多抄出2-3节课的内容,第二天我背着“妈妈的课本”去上学。

  在课堂上,拿着“妈妈的课本”学习拼音、生字、造句和背诵。放学后也不耽误做老师留的各项家庭作业。一个学期下来,妈妈抄了《语文》《数学》两个大厚本。

  我逐步适应了环境,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到了第二年一跃取得语文、数学的双第一。校园里熟悉了老师、同学,担任了班干部,还从一个外地来的“小侉子”成为了校园广播站的小播音员。

  时至今日,我对“妈妈的课本”记忆犹新,仿佛就在昨日,历历在目。“妈妈的课本”也会激励我一辈子努力学习,永不松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广告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云上103
   第05版:草原号
   第06版:要闻
   第07版:广告
   第08版:生态环保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视界
   第12版:收藏
文房之忆
八九雁来
生活的触角
一匹马,把春天驮回来
妈妈的课本
长风涤荡
私语 茶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