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 李智
“天气逐渐暖和了,再过一段时间沙漠上的植被就开始发芽了。过去这里沙漠多、植被少,风沙也特别大,通过飞播造林,植被多了、环境美了,风沙也小了。”每天骑着摩托车在阿拉善左旗头道沙子飞播造林区巡查的护林员阿拉腾图格,边查看着植被的长势情况边对记者说。
阿拉腾图格在此工作6年多了,亲眼见证了这里环境的变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了如指掌。
“你看看这飞播造林区的植被多好,花棒、沙拐枣等植被最高都长到2米多高了!”阿拉腾图格说。记者站在高处,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尽管是初春,大漠的植被还没有返青,但在飞播造林区内,只见成片的花棒、沙拐枣、白沙蒿等沙生植物密布在沙丘上,甚是壮观。
阿拉腾图格是巴彦浩特镇苏木图嘎查牧民,以前靠放牧和打零工为生,收入不稳定,成为护林员后让他的生活多了一份保障。“通过多年的飞播,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环境,也让我有了这份工作和稳定的收入。另外,我一边护林一边通过采集花棒种子,还可以带来一份经济收益,现在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阿拉腾图格说。
阿拉善左旗地处干旱荒漠区,干旱少雨、风大沙多,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境内分布着腾格里和乌兰布和两大沙漠,沙化及荒漠化面积近6.4万平方公里,沙漠及沙漠化土地占总面积的79.3%。为改善生态环境,该旗多年来坚持不懈进行绿化造林和荒漠化治理,并从1984年开始进行飞播造林试验,利用8年时间总结出一套适宜本地实际的飞播造林治沙实用技术。这一成果打破了国际学术界“降水量200毫米以下飞播禁区”的论断,获得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和自治区林业厅科技进步一等奖。从此,飞播造林作为阿拉善左旗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措施开始推广应用。
“飞播造林作为我旗生态建设的主要措施之一,具有规模大、速度快、成本低等优势,与阿拉善地广人稀的特点相符合。国家林业局2000年系统整合组织、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六大重点工程,为阿拉善左旗林业生态建设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飞播造林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阿拉善左旗林业工作站站长刘宏义告诉记者。
据了解,阿拉善左旗通过多年来的飞播造林,在腾格里、乌兰布和两大沙漠建成2条绿色林带,并通过飞播造林实现了从“沙逼人退”向“人逼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截至2020年,该旗累计在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东南缘飞播造林591万亩,成林面积367万亩,占全旗飞播总面积的62%。在腾格里沙漠东缘建成了间隔长350公里、宽3—20公里的生物治沙带;在乌兰布和沙漠南缘建成了间隔长110公里、宽3—10公里的生物治沙“锁边”带。飞播造林让该旗流动沙丘趋于固定和半固定,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有效阻挡了两大沙漠的前侵蔓延,形成了“绿带锁黄龙,沙漠披绿装”的壮丽景观,同时也确保了黄河、贺兰山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乃至华北平原生态安全和粮食生产安全。
“通过飞播造林,不仅加快了生态建设步伐,提高了农牧民的收入,促进了沙区经济发展,也对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促进了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良性循环。”刘宏义说。
飞播造林不仅创造了绿色改善了生态环境,也让当地许多农牧民受益并增加收入。通过增加护林员就业岗位,让一大批人放下了羊鞭干起了护林员,目前全旗像阿拉腾图格一样被聘用为护林员的达559人;同时通过给予牧民用地补助、采集飞播种子、将成林播区纳入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等方式增加了当地农牧民收入。据悉,该旗从2016年开始,从飞播投资中拿出每亩10元用于飞播造林用地补助,累计补助达1170万元,涉及巴彦浩特、超格图呼热、额尔克哈什哈4个苏木镇17个嘎查和101户牧民,进一步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助推了乡村振兴。
“下一步,我们计划用10年时间进一步加大飞播造林步伐,到2030年要完成飞播造林249万亩。届时,我旗飞播造林面积将达到840万亩,在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东南缘形成2条完整的飞播治沙锁边带,从根本上遏制沙漠前侵蔓延的势头,推动阿拉善生态保护与建设迈上新台阶。”阿拉善左旗科学技术和林业草原局局长周永明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