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一手蔬菜一手牛”成了致富诀窍。
春寒料峭,太平村村民王艳东已经开始忙着新建今年的冷棚。清理地基、焊接棚梁……王艳东连着忙碌了好几天。“去年种了6个冷棚,毛收入13万元左右。今年打算建3个冷棚,与其他种棚户合作培育辣椒秧。”王艳东乐呵呵地说。
王艳东的增收路子,是林东镇产业发展的缩影。该镇发展设施农业已有近30年的历史,近几年发展步子更快,形成了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的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全镇设施蔬菜村达17个,总种植面积2万亩,年产值7亿元,从业人数1万人。林东镇还发挥自身养殖传统、区位和发展基础等优势,推进肉牛产业提档升级。同时,采取“小群体、大规模”模式,在抓好一两个标准化养殖场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家庭养殖,实现了规模养殖“顶天立地”、散户养殖“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
这份喜人的成绩单是如何得来的?“我们以党建引领为突破口,采取‘党建+’模式,大力推进党建引领农牧业产业发展,弹好产业发展协奏曲。”该镇副镇长王世超给出答案。
该镇成立覆盖太平村、土龙岗村等17个村级党组织和上京脱贫产业园党支部,旗农牧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农业银行、信用社等党委参与的林东镇党建联合体。并组建以巴林左旗志国供销有限公司、山东金乡华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达丰种植专业合作社和17个种植蔬菜村及上京脱贫产业园参与的蔬菜产业联合体,通过交流研讨、志愿服务等活动,形成党建引领蔬菜产业联合体的产业发展格局。
在肉牛养殖方面,该镇成立肉牛产业发展综合推进组,由镇动防、农技推广等部门协调做好招商引资、金融支持、经营主体培育、建设管理和技术服务等工作。还成立肉牛产业协会,以村党支部为引领,将全镇养殖大户、养殖场和活畜交易市场等组织起来,抱团取暖,为养殖户提供养殖技术、生产、销售、规范屠宰加工、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实现肉牛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互促共赢。
“种地也是有讲究的。种子的新品种、种地的新方法,都有专家教呢。”王艳东一边干活儿一边对记者说。
为强化科技服务,该镇建立起“外聘专家+镇农牧业服务中心+科技示范户+农民土专家”四级科技服务推广网络,与内蒙古农业大学、赤峰学院及华夏职业中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展新品种研发、科技指导、技能培训等服务,为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技术保障。针对肉牛饲养管理技术难点,镇里适时组织集中培训,组建微信群、QQ群解答养殖户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