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藏有一本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印刷发行的《绣像瓦岗寨鼓词》话本。
鼓词,亦称唱词,是一种以敲击鼓板发出节拍的说唱艺术形式。由于过去的从业者常有盲人,故而又叫盲词。这种说唱形式起源于明代,兴盛于清朝,民间流行居多。旧时难上高雅台面,艺人社会地位低下,不受待见。但尽管如此,作为谋生手段,仍坚持传承技艺,以师徒、底本传抄等形式代代相沿,而保留了下来。鼓词话本则是说唱艺人用以说唱的底本。
鼓词有两种演唱形式,一是艺人自击鼓板,无乐器伴奏,多在农村流行;另一种是带伴奏的“三弦书”,农村城市都有。
所谓绣像,原指用丝线绣成的神像或人像,明清以来,若干通俗小说前面附有书中人物图像,以吸引读者,因其用线条勾描,绘制精细,亦称绣像。
该册子是民国二十年(1931年)由上海锦章图书局石印,长15厘米,宽9厘米,厚约0.8厘米。做得如此“小巧玲珑”,想必为便于随身携带。
内中从卷一到卷四,每卷八回,共三十二回;扉页是“绣像瓦岗寨鼓词”字样,其中“绣”为繁体字;封二系印刷、发行及图书局名称,封三为目录,之后有六页十八幅人物绣像,如隋炀帝、程咬金、秦琼等,绘制精美,各具神态。
这本鼓词的外封局部虽被油渍所污,然全书保存完好。据此推测,当初的持有者应是位很敬业的说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