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水清岸绿 黄河安澜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

  黄河从宁蒙界都思兔河口流入内蒙古,穿行于库布其、乌兰布和两大沙漠之间,一路向北,遇阴山山脉向东再向南蜿蜒流淌,在阴山南麓和鄂尔多斯高原间形成巨大“几”字弯。阴山山脉自东向西绵延数百公里,东与冀北山地衔接,西与贺兰山、北大山、马鬃山相通,是黄河流域与内陆河、海滦河流域的分水岭,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防线。

  “黄河宁,天下平。”内蒙古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在破难题、解困局的一次次攻坚中,在开新篇、探新路的一次次冲锋里,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奏响了一曲新时代保护母亲河的“黄河大合唱”。

  □本报记者  韩雪茹  郝飚  王玉琢   通讯员  贺利平

  内蒙古黄河流域7个盟市荒漠化土地面积5.49亿亩,占全区荒漠化土地面积的60.1%,是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得怎么样,直接关系到内蒙古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

  黄河在内蒙古“几”字弯冲击形成河套、土默川两大平原,形成黄河流域最大功能性湿地乌梁素海。这一区域地处北纬39°10′至41°50′,处于冷凉经济带、黄金农业种植带、黄金畜牧带。内蒙古黄河流域现有耕地4618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33.7%;粮食产量151亿斤,占全区粮食产量的21.3%;牲畜存栏2352万头只,占全区牲畜存栏的32.7%,是国家重要农畜产品供应基地。

  内蒙古黄河流域煤炭、天然气、风能、太阳能等能源资源丰富,煤炭产能占全国1/5,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别为6亿吨和2万亿立方米,风能、太阳能资源居全国前列。沿黄地区电力装机总量、新能源装机总量、外送电量分别占到全区的64%、56%和44%。这一区域还是我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冶金、稀土、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高质量发展,是时代赋予沿黄地区的历史重任。作为流域内重要省区之一的内蒙古,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己任,自觉服从国家大局,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近年来持续加大治理保护工作力度,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努力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2月9日,自治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会议强调,沿黄各盟市要准确把握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紧扣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按照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要求,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聚焦关键重点、解决突出问题,奋力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要深化落实布局性调整规划,有力引导、有效规制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领域全方位推进发展绿色转型。

  落实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制度,支持全社会力量参与防沙治沙,持续治理库布其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毛乌素沙地,减少入黄泥沙。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实施黄河流域国土绿化行动,建设沿黄生态廊道,增强黄河岸线及其支流流域水土保持能力。

  建立沿黄地区污染防治联防、联控、联动机制,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和环境综合治理。对于已经形成的露天矿“大坑”,提高治理标准,进行科学系统治理,最大限度恢复原貌。

  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提升再生水、疏干水、雨水的利用率。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全面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和节水技术,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

  风帆正扬,征程未已,黄河两岸再起春潮。

  镜头1

  红嘴鸥恋上乌海

  春江水暖“鸥”先知。这几日,随着气温持续回升,从越冬地北上的红嘴鸥再度飞抵乌海湖。

  在明媚的阳光下,鸥鸟们逐水嬉戏、展翅翱翔,碧波荡漾的乌海湖因为这群“水上精灵”的光顾显得更加灵动静美,乌海的春天仿佛一下子被它们唤醒了。

  这是红嘴鸥连续4年如约而至乌海湖,从乌海湖往北一直到龙游湾国家湿地公园内的水域里,成百上千的鸥鸟在天地间自在盘旋,在水面上畅快游弋。它们的到来,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赏拍照。

  “乌海湖已经成为我们乌海人每年春天必往的‘打卡地’。红嘴鸥能来,说明乌海越变越美了。”市民张晓红感叹道。

  这几年,随着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乌海湖已成为红嘴鸥等众多鸟类的理想栖息地。每年3月中旬和11月上旬,约60余种、10万多只鸟类来到乌海栖息、繁衍,其中不乏黑鹳、遗鸥、绿头鸭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湖水拍岸、群鸟高飞的场景,放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事。

  乌海是黄河自宁夏入内蒙古的第一站。这里,乌兰布和、库布其和毛乌素三大沙漠交汇,常年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属于我国“自然生态极为脆弱、生态产品极为短缺、生态灾害极为频繁”的“三极”地区。但半个多世纪以来,乌海人不向恶劣的环境低头,为了护佑黄河生态安全,愚公移山般坚韧不拔持续播绿,为我国干旱荒漠地区的防沙治沙提供了成功范例。

  多年来,乌海市陆续启动实施了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景区、京藏高速公路、海勃湾区东山、乌达区西山、海南区环城绿化、海勃湾水利枢纽库区西岸防护林等一大批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经过40多年的不懈治理,乌海市林地面积、植被盖度不断增加,有效阻滞了乌兰布和沙漠东侵南移的速度,有效保护了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全市沙化荒漠化土地明显减少,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情况得到遏制,创造了“人进沙退”的治沙奇迹。如今,乌海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9.5平方米,成功跻身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行列。

  在这片土地上,煤炭资源富集,工业发达。但长期以来,偏重依赖煤炭资源的产业结构直接威胁着乌海市的大气环境,大气污染一度成为制约该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短板。

  近年来,乌海市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污染宣战,仅“十三五”期间,即累计投入环境综合治理资金190.8亿元。2020年,乌海市中心城区优良天数比五年前增加了37天,空气质量优良率提高10.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乌海市不断强化矿区环境综合整治,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100个、排土场规范化整治项目71个。全面推行河长制,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实施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库区生态治理试验项目,黄河乌海段水质由Ⅲ类提升到Ⅱ类。

  为打造山青水秀的城市环境,乌海市全面加强水污染防治,制定首部地方性法规《乌海市海勃湾生态涵养区保护条例》。同时,对工业污水、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在各工业园区建设污水处理厂,工业污水基本实现达标排放。2017年,乌海市荣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

  乌海市隆昌煤矿矿区环境综合治理列为联合国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项目。

  镜头2

  沙边边水畔畔的幸福模样

  “过去种植葵花、玉米等传统农作物,靠天吃饭。如今搞起了沙漠养殖,收入比从前好了很多。”沙漠养殖让黄河南岸牧民陶德毕力格过上了幸福生活。

  陶德毕力格家住杭锦旗吉日嘎朗图镇黄芥壕嘎查。去年,他在自家的100亩沙漠草场中栽种了沙柳,养殖黄牛80余头。同时,承包村集体水生态水面2万亩,投入20余万元发展螃蟹养殖。

  陶德毕力格家的变化,源于当地做活了“水”文章。2020年,鄂尔多斯市林业和草原局牵头规划实施黄芥壕嘎查“沙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项目,项目总面积8.5万亩,总投资2.2亿元。该项目重点打造黄河沿线绿化带,推动沿黄地区产业发展。

  陶德毕力格就是该项目受益者之一。“政府统筹实施的这些项目,让生活在沙边边水畔畔的农牧民有了致富新路子。”陶德毕力格说。

  位于黄河沿线的巴拉贡镇、呼和木独镇、吉日嘎朗图镇、独贵塔拉镇,都是杭锦旗的农业大镇。为了保护好母亲河,杭锦旗加大对河道“清四乱”、社会化服务、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大力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秸秆地膜回收利用行动,提升村庄整洁度。

  协同配合、高效治理,是杭锦旗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思路。杭锦旗将黄河凌水引入库布其沙漠腹地,打造“水生态”治理区,母亲河成了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那仁满达呼家住巴音温都尔嘎查,地处库布其沙漠腹地,依托“水生态”项目搞起了肉牛养殖,办起了牧家乐,生活蒸蒸日上。“通过发展养殖业,每年收入100万元左右。”那仁满达呼很满足。

  “30多年前,这里还能种庄稼,后来黄河阴渗严重,土地盐碱化导致这里什么也不长了。”独贵塔拉镇杭锦淖尔村村民王二俊望着大片盐碱地叹息不已。独贵塔拉镇耕地面积32万余亩,其中盐碱地4.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4%。土地盐碱化导致耕地减少、农作物减产,限制了全镇农业经济发展。

  向土地要效益。杭锦旗与袁隆平院士专家团队、青岛九天智慧农业公司在盐碱地改良和耐盐碱水稻技术攻关方面形成合作,启动了杭锦旗站中华拓荒人行动计划,实施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推广。同时,在独贵塔拉镇杭锦淖尔村启动实施了千亩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种植项目,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丰产增收。

  “十四五”期间,杭锦旗将着力打造黄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样板区,合理利用黄河水资源,积极开发“再生水”,最大限度发挥水资源支撑作用,加大黄河流域和库布其沙漠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

  《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黄河生态带建设,统筹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突出抓好水土保持,一河一策打好河湖治理攻坚战,推进干支流一体化治理,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完善水沙调控机制,以水为限合理规划人口、城镇和产业发展。

  扛起责任、担当作为,推动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内蒙古重磅举措频出。

  ——抓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加强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协同治理,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集中整治“乱占”“乱建”问题,恢复岸线生态功能。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培育非煤产业、非资源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推进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协同发展,推进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深入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推进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有机融合,推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

  水清岸绿,黄河安澜。黄河沿岸,保护好母亲河的意识日益深入人心,行动坚定有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5版:特刊
   第06版:要闻·广告
   第07版:影像力
   第08版:国内国际新闻
语录
水清岸绿 黄河安澜
大力推进黄河 生态带建设 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奏响新时代的 “黄河大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