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心语】

一定能有个好收成

李来喜给地施有机肥。
  ◎讲述者   李来喜

  □本报记者   张慧玲

  我叫李来喜,是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狼山农场七分场李昂家庭农场的主人。

  大学毕业后,我曾在北京打过工,也在乌海干过个体。几年前,看到国家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便萌生了流转土地开办农场的想法。2016年,我回到家乡,和父亲经营600亩农田。后来,又从村民手里流转了将近400亩土地,成立了李昂家庭农场。

  同样是种庄稼,家庭农场实现规模化经营、机械化作业,能大大降低成本。2019年,我的农场采用葫芦套种葵花新型种植模式,实施“四控”,减少了成本和污染,亩均效益比之前提高了三四百元,1000亩地的纯利润达到了126万元。 

  2020年,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我和中滩糖业有限公司签订了甜菜订单,种植了900亩甜菜、100亩西瓜套种葵花,还养了160多只绵羊,纯收入150多万元。

  家庭农场的种植项目充分体现了规模化经营和套田优势,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机械化作业、集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效提高了生产资料利用率,达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

  2018年,我成立了乌托农种植专业合作社,有11户成员。春夏我在村里种地养羊,冬天出去干活。今年我打算种500亩糖玉米、500亩葵花小麦,再建一个500亩的果园种植早酥梨。只要我好好干,一定能有个好收成。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特别策划
   第08版:观察·阿拉善高新区
平畴多锦绣 沃野动地诗
咱嘎查,有颜有内涵
牛产业,“牛”路子
一定能有个好收成
绘就美丽乡村 新画卷
幸福村里喜事多
“邋遢村”变身示范村
我成了村里的致富楷模
新楼房还是精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