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史以共情 学史以铸魂

  【核心提示】

  ●学习党史,根基在于不忘初心的情感记忆,要从历史长河中打捞起革命先辈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宏图大愿

  ●学习党史,关键在于认清革命、建设的同路人,是找到血肉相连、生死相依的命运共同体,要认识到党来自人民、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人民是党的力量源泉

  ●学习党史,重点在于汲取斗争的勇气与持守信念的坚韧,是忆苦思甜之后立定脚跟、昂首奋进

  □刘春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深刻阐明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对党史学习教育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为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

  不忘奋斗初心  牢记使命担当

  1926年初,在莫斯科中山大学,蔡和森向中共旅俄支部作了《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报告。他系统地回顾了党成立以来的活动,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党的使命及各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等重大问题,并强调了学习党史的必要性:“同志们都是要做一个好党员,忠实的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所以第一必须明白自己的责任。但如何才能明白呢?那就必须亲切的深刻的知道党的历史了。”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部党史著作。而早在1921年1月21日,蔡和森的挚友毛泽东在信中提出,“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中国共产党建党、立党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此而立。21年之后,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系统阐述了中共党史研究的对象、任务、目的和方法。他提出的“古今中外法”,是历史主义理论和方法在党史研究中的运用和具体化,对党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多年之前,在这两个立志救中国于水火之中的有为青年的往复通信中,深沉思索的问题,终究结出了累累硕果。从这两位共产党人的思想经历中不难发现,正是在切磋琢磨党史的过程中,他们认清了中国大势,摸准了肩上的担子,更从中汲取了开拓前行的勇气。如今,在全党、全国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之际,从党史中学习什么,如何去学习,这是内蒙古160多万名共产党员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学习党史,根基在于不忘初心的情感记忆,要从历史长河中打捞起革命先辈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宏图大愿。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黑魊魊四壁仿佛有冷眼狞笑,窗子外激涌起倒海狂澜,哀号”,这是1930年代诗人王统照在写《内蒙古沙漠的风》时的所见所闻。科尔沁右翼中旗代钦塔拉的王爷府的假山下,镇压着多少十二三岁儿童的累累白骨?黑皮鞭子卷起的腥风里,又裹着多少无辜工匠、仆役的亡魂?内蒙古各族人民的痛苦呻吟,化作响彻高原的怒吼,摆脱王公牧主、军阀土匪以及买办商人的压迫和剥削,成为内蒙古人民共同的誓愿。从东边的呼伦贝尔到阴山下的归绥,再到茫茫阿拉善,无数革命青年愤然而起,他们在北平的蒙藏学校、在延安的民族学院、在广东的农民运动讲习所,苦苦追寻拯救民族危难的真理,他们在平绥铁路工人的宿舍里、在河套垦区农户的农舍里、在东北军的军营里,拼死搅起革命的风潮。面对凶残而强大的敌人,革命年代的内蒙古共产党员们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是什么支撑着他们的脊背?是什么给予他们勇气?是与骨肉同胞血脉相连的同理心,是甘苦与共、民胞物与的大慈大爱。这一点,今天的共产党员不能忘记。所谓初心,就是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初衷,其内涵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力量来自人民  永远依靠人民

  学习党史,关键在于认清革命、建设的同路人,是找到血肉相连、生死相依的命运共同体。党来自人民、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人民是党的力量源泉。在大青山深处的转山子村,共产党人马南风、吴广荣和张珍执行任务时被搜山的日伪军咬住了,是村里的群众把他们藏在莜麦垛里,村长让家中子弟骑上马冒着极大危险引开敌人。敌人进村搜查,热布吉玛老妈妈和老伴吉日木图给张珍换上蒙古袍,把素昧平生的她扮成自家的女儿“云云”,顶着敌人的刺刀救下了“可怜的孩子。”后来,张珍就有了一个蒙古阿爸、阿妈,经常住在热布吉玛老妈妈家,她一身蒙古妇女打扮,开展革命工作更加顺畅。新中国成立后,张珍在呼和浩特工作,又把自己的蒙古阿爸和阿妈接到身边悉心照料,再续亲情。1950年,在科尔沁右翼前旗巨心屯,10户蒙古族农户、12户汉族农户联合创办了李金铭农业生产合作社,汉族组员教给蒙古族组员多铲、多趟、多施肥料的方法,巨心屯的土地里长出了像小树一样壮的玉米;蒙古族组员教汉族组员饲养绵羊、接羔、挤奶,庄稼歉收时,牲口圈就成了一家老小的衣食来源。他们一起开了28口井,一起在黑土地上种小麦、谷子和大豆,一起在屯东的山坡草丛里放养着成群的牛羊。那些守望相助、战天斗地的建设者们,用自己粗糙的双手,在内蒙古的一片片热土上,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绘就了亲如一家、共建家园的壮美画卷。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回望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发展的光辉历程,深刻揭示了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水乳交融的血肉联系,依靠人民既是无往而不胜的历史规律,更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

  汲取斗争勇气  持守信念坚韧

  学习党史,重点在于汲取斗争的勇气与持守信念的坚韧,是忆苦思甜之后立定脚跟、昂首奋进。1933年—1936年,绥远第一监狱迁字号牢房里,牢门只有1米高,潮气、霉味绕梁不散,挤在木板铺上,苏谦益等4位共产党人戴着脚镣,不能翻身不能屈腿,捧着碗里铁锈色的发霉小米饭,吃饭前先要把老鼠粪和沙子挑出去,就这也难以果腹。牢狱之苦,就能让共产党人屈服么?绝不!他们在王若飞的领导下,开始了狱中的组织生活,反复精读《政治经济学教程》《世界史纲》《中国农民战争》《第三国际简史》《中国共产党简史》等书籍,提升思想理论修养,还一边搓麻绳、拣羊毛,一边发现、培养积极分子。暗无天日的监牢,竟成了锻炼革命意志、磨炼革命毅力的熔炉。当他们得脱樊笼重归革命队伍,奔向抗日洪流中,都成为撑天拄地的砥柱中流,牢狱生活非但没有摧垮他们的革命信念,反而让他们的志向更为坚定。百多年前,乌兰浩特还是一片渺无人烟的草地,早先有位王爷在这儿建立了一座家庙,于是被叫做“王爷庙”。军阀来这儿“屯垦”过,“九一八”以后,这里又成了日本侵略者盘剥内蒙古人民的据点。1947年以后,这里改称“乌兰浩特”,各族人民翻修了马路,挖掘了排水沟,修建了房屋,建设了农具工厂、纸烟工厂和粮食加工厂,另外又设立了两座规模较大的医院,把市内的中、西医和蒙族医生组织起来,成立联合诊疗所。为了防止水患,人民政府还整修了市郊洮儿河和归流河的堤岸。过去,每逢雨季,河水暴涨,农村、牧区和城市就被隔离开来。现在,横跨洮儿河和归流河两岸的长桥修建得十分稳固,行人车马长年不绝。宽阔的复兴大街,见证了内蒙古人民从蹲破房子、忍饥挨冻到过上幸福生活的巨变。时代的甘美芬芳,不是等来求来,而是一个个共产党人和他们带领的人民胼手砥足、筚路蓝缕,以血汗、以智慧艰辛铸就。感受老一辈革命者为国家、为人民、为党付出的牺牲,将进一步增强党性观念,筑牢理想信念的堡垒,永葆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砥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激荡新气象、展现新作为。

  当前,应对中华民族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必须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既要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也要向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学习。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为了从历史中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内蒙古是一片富有红色文化、孕育宝贵革命精神的沃土,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们要充分运用内蒙古的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论道
   第06版:特刊
   第08版:广告
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高校根深叶茂
砥砺“三牛”精神 赓续时代华章
学史以共情 学史以铸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