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日报》记者 刘军 李海珍
入夏的呼和浩特市,处处迸发着发展的活力、涌动着发展的浪潮,呈现着无限的发展机遇和蓬勃的发展力量。
随着京呼高铁的通车,呼和浩特市已经进入京津冀“两小时经济圈”。产业特色鲜明、资源要素集中、发展潜力巨大、广阔商机无限的呼和浩特市,受到全国投资者的广泛关注,乳业、生物医药、光伏、数字经济、现代物流、文旅六大特色产业集群正在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空间无限。
打造“千亿级乳产业集群”,让“中国乳都”享誉世界
推动产业链往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重点推动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蒙牛乳业产业园两大乳产业项目达产达效,打造“千亿级乳产业集群”,让“中国乳都”享誉世界。这是呼和浩特市“十四五”规划为乳业振兴描摹的宏伟蓝图。
今年,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将开工建设液态奶工厂一期及国创中心、物流园区等产业链项目;蒙牛乳业产业园将实施全球质量中心、研发中心项目,开工建设低温、鲜奶、奶酪3个工厂。
与此同时,盛健山羊奶、正大集团生猪屠宰加工等项目以及生鲜食品零售和冷链物流建设也在积极推进,呼和浩特市绿色食品产业正在逐步壮大。
乳业是涵盖农牧业、制造业、服务业的代表性民生产业,与人民健康、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稳定扩大消费和推进乡村振兴密切相关。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项目将直接带动30至50个大型现代智慧牧场建设,建成后预计创造GDP超过1000亿元,累计财政收入900亿元,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超过50万人。蒙牛集团在“再创一个新蒙牛”的跨越式发展中,将全面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
打造世界级动物疫苗生产和研发基地
4月23日,呼和浩特市发改委向媒体通报2021年重点项目推进情况,今年,呼和浩特市围绕特色产业、民生保障、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精心谋划实施重大项目564个,项目总投资6694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780亿元。其中,特色产业领域重点推动建设项目54个,除打造千亿级乳产业集群外,打造世界级动物疫苗生产和研发基地也成为重点建设的项目。
金宇集团作为已建成的全球最大口蹄疫疫苗生产基地,成功打造自治区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并拥有“兽用疫苗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农业部反刍动物疫苗国家重点实验室”三大国家级实验室,作为国内产品品类最齐备的动保企业,2020年,金宇国际生物科技产业园一期及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也建成运营。
今年,呼和浩特市将加快推动金宇国际生物科技产业园、金河佑本动物疫苗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积极推动生物制药向试剂、注剂、片剂及新品研发方向转型,同时引进落地一批疫苗检验检测、生物安全等产业链配套项目,为打造世界级动物疫苗生产和研发基地打下坚实基础。
打造全国产能最大、技术最优的光伏产业基地
在《呼和浩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打造光伏产业创新链成为呼和浩特市打造产业技术创新高地之一,要发挥金桥光伏产业园产业集聚优势,打造龙头企业技术创新联合体,支持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组件封装、光伏电站等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示范,促进光伏产业跨越式发展。“十四五”期间,该市将实施中环光伏单晶硅五期及扩能、华耀光电单晶硅切片等项目,进一步扩大优势产品产能,鼓励发展太阳能配套产业,吸引单晶硅炉、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并网逆变器等装备制造项目落地发展,建成我国重要的太阳能硅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
今年,该市将牢牢抓住碳达峰、碳中和计划的重大机遇,保障中环五期及扩能、华耀光电达产达效,并配套引进产业链中下游项目,打造以光伏产业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和全国产能最大、技术最优的光伏产业基地。
如今,内蒙古的资源能源优势和传统产业基础都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作为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正在大力发展的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市场前景不可限量,该市正在推进的燃料电池电堆等项目,都具有无限的市场空间。
大数据应用在首府市场前景不可限量
2020年,呼和浩特市获批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并开通运行,中国“金融云谷”启动建设,青城之光在全国高性能计算机中位列第4位,进入我国运算能力最强超级计算机行列。
呼和浩特市位于北纬40°-42°之间,是国际公认的大数据产业“黄金纬度区”,其气候条件可以为数据中心节约降温成本45%以上,并且能够极大地延长服务器的使用周期。打造以大数据、云计算为重点的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成为该市不二之选。
目前,呼和浩特市作为全国唯一的基础设施统筹发展类“国家大数据综试区”,依托和林格尔新区、科技城2个核心区域,已形成“两大产业园区、三大数据中心、一批大数据应用”的发展格局。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在该市投资近500亿元,华为、百度、腾讯、浪潮等企业都在该市布局,110家应用企业已经入驻,相关上下游企业达到400多家,已经初步形成了大数据技术研发、服务器制造、数据存储、超算及各类应用为一体的完整生态产业链。
呼和浩特市服务器装机能力已经达到72万台,2021年可达145万台,远期规划可达368万台,规模全国第一;呼和浩特地铁采用业界先进的城轨云解决方案,已建成的“多业务多线路的城轨云项目”,是全球首个城轨云。该市的大数据产业,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发展基础。
如今,呼和浩特市正在全力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全力推动数字经济在重点领域的应用。“城市大脑”今年1月已上线启动;爱青城APP于4月29日正式上线;伊利集团率先建立了产品追溯程序和母乳研究数据库;蒙牛集团建成全国首例乳业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蒙草集团建成草原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25家登云服务商完成2700多户企业登云;4家企业建成自有工业互联网平台;呼和浩特市政务服务信息平台与国家、自治区实现共享交换连接……
今天的呼和浩特市,既是数字新技术的“试验场”,也是数字新模式的“练兵场”,更是数字新业态的“培育场”,大数据应用在首府的市场前景不可限量。
打造以区域休闲度假中心为引领的文旅产业集群
呼和浩特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有2300多年的建城史,这里是草原丝路的必经地,这里是我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的首府。呼和浩特市自然风光独特、旅游资源丰富,壮丽辽阔的土默川平原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巍峨壮观的大青山构筑起一道“山城相依、绿色绕城”的生态屏障,雄浑磅礴的黄河水演绎着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融碰撞,正在加快建设的北部敕勒川草原景观文化旅游区和南部黄河景观文化旅游区,将为各地游客圆梦“大草原”、唱响“黄河谣”。
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以区域休闲度假中心为引领的文旅产业集群,是呼和浩特市未来文旅产业的发展方向。今年,该市围绕打造京津冀休闲度假“后花园”,重点“一北一南”2个文化旅游区。北部要在沿大青山区域打造一批集“吃、住、游、玩”为一体的“敕勒川小镇”“敕勒川部落”;南部要将黄河沿线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推动黄河大峡谷老牛湾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加快神泉生态文化旅游区二期工程建设。借助伊利、蒙牛、蒙草等企业,大力发展企业旅游,积极发展生态游、研学游、快旅慢游等旅游新业态,为游客提供更丰富、多样化的旅游产品。
以区域物流中心引领现代物流产业集群
呼和浩特市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通达。这里是“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支点,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是国务院批复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是除石家庄外距离首都最近的省会城市,是连接东北、华北、西北的重要枢纽,随着京呼高铁的通车,呼和浩特市已进入京津冀“两小时经济圈”,打造以区域物流中心为引领的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具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今年,呼和浩特市要加快火车东站新商圈规划建设,建成投用大型商业综合体2个,启动内蒙古SKP旗舰店项目等,同时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加快中农联国际冷链产业园落地,开工建设韵达、申通等电商物流项目。
下一步,呼和浩特市还将启动建设新机场空港物流园,并以沙良物流园为主体、沙尔营物流园为补充,致力于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服务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的生产生活型商贸物流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