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国婧:揭开柠条生命基因之谜

开花的柠条。
柠条的果荚。
李国婧教授在做实验。
  □本报记者  白莲

  驱车行驶在漫无边际的戈壁大漠,车窗外的极目荒凉中,李国婧一次次被点点绿意触动、震撼。她停下来,仔细端详这些在风沙雨雪裹挟下顽强的生命……

  “实验室里,近距离欣赏到分子水平上的生命之美,更赞叹细胞社会与人类社会惊人的相似。在与恶劣条件的抗争中,野生植物永不放弃,凝聚起生命的力量。这也许是它们为我们带来的人文寓意。”

  作为植物学专家,李国婧教授多年来致力于植物抗逆境信号转导和旱寒荒漠区植物遗传资源的挖掘、利用和改良研究,并将相关成果广泛应用于自治区抗逆种质资源的选育,探索其产业化新途径。

  挖掘野生柠条抗逆基因

  入夏时分,荒野山坡初返青,鹅黄花朵挂满柠条灌丛的枝条,连成一片绚丽。

  这种会开花的树,是李国婧教授眼中最美丽的植物:柠条柔软而有韧性,它耐旱、耐寒、耐高温,生长于风大沙大的戈壁、荒漠、黄土丘陵,拥有旺盛的生命力。

  豆科灌木柠条对环境条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在零下32℃的低温下能安全越冬,地温达到55℃时也能正常生长。柠条的根系发达,萌发力很强,能在各种恶劣环境中茁壮成长,深深扎根。

  2004年,从美国学成归来的李国婧在内蒙古农业大学的支持下,组建了“内蒙古资源植物分子改良”科技创新团队和植物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开始柠条分子水平的机理探讨和应用研究。

  李国婧发现,柠条原始林广泛分布于我区各盟市,虽然生长历史悠久,但关于柠条的相关分子水平的研究却并不多。挖掘柠条的相关耐逆境基因,并应用到农业生产领域,有望大大提高农作物、牧草和园艺林木的相关品质。

  经过十余年努力,团队在柠条抗逆分子机制以及种质创制方面,取得了全基因组测序,筛选、鉴定了近200个抗逆功能基因,揭示了柠条适应逆境的分子机制,为高抗优质种质资源的创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取得理论突破后,李国婧教授的科研成果开始走出实验室向生产实践转化。在随后的科研攻关中,李国婧带领团队筛选获得了多个侯选基因和优良材料,探索了北方旱寒区植物生物质能源的新途径。

  把人才输送到经济建设主战场

  立足于地方农业高校,面对如火如荼的“双一流”建设,李国婧也曾迷茫彷徨:自己以基础理论研究见长,如何才能“把创新的论文写在大地上”?

  回顾从教多年的经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李国婧最终深深意识到,作为高校教师和科技工作者,“我们最大的成就,不一定是发表过的SCI论文,也不一定是获得过的重要奖项,而是培养出来的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在科研工作的同时,李国婧坚持为本科生和硕博研究生讲授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新技术与新成果引入课堂,挖掘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形成了科研反哺教学的模式。

  2005年,学院将一门富有挑战性的新课程《分子生物学》安排给李国婧。她大量参阅资料,倾注了许多心血,把这门课程打造成精品,使本科生和研究生受益匪浅,课堂里经常有众多旁听的身影。李国婧又根据学科发展情况,专门为本科生先后开设了《生物科学研究方法》《代谢组学》等选修课,把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带给学生,拓展他们的视野和见识。

  多年来,李国婧教授指导了86名硕博研究生,其中多名优秀毕业生正在成为科研骨干。近几年,常常是博士生还没有毕业,已经有多家单位找上门来预定。

  从本科生、硕博研究生到博士后,学生们青出于蓝。每每想到这些,李国婧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们把人才输送到了自治区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积极投身社会服务工作

  利用个人在植物生物技术领域的专业技术优势,李国婧教授还积极投身社会服务工作,担任了内蒙古自治区科普专家团副团长,为蒙树、蒙草等自治区农牧林领域科技企业提供业务咨询,开展技术合作,建设乡土植物基因库,并在国内外和区内高校及中小学进行专场科普报告,开展科普活动。

  作为内蒙古科协常委和中国科协委员,李国婧积极建言献策,参与调研和科普活动,搭建学术交流、合作与科普的平台。2007年,她和同事筹建了内蒙古生物工程学会,并发挥国际、国内合作优势,累计邀请国际、国内专家81人次来我区交流合作,努力服务于自治区和国家经济与环境建设。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手记】

  三尺讲台、两间实验室,是李国婧教书育人、科研创新的舞台。

  围绕自治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针对内蒙古环境特点,李国婧带领团队以本地主要农作物、林木和药用资源植物为材料,致力于植物抗逆境生理与分子机制的研究,为学校和自治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新种质创制做出重大贡献。

  “我是土生土长的内蒙古人,在党和国家的培养下成长、成才。在职业生涯开始的关键时期,政府和学校给了我温暖有力的支持和帮助,从而使我比许多同龄人有更高的起点,因此,我对祖国、对家乡和学校深深感恩。”

  做科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怕苦,不怕累的耐心坚持。如果说顺境是种幸运,那么逆境中生存更是一种能力的考验——李国婧常被植物的抗逆精神打动,也一如坚韧的柠条般牢牢扎根边疆,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读图
   第06版:特刊
   第08版:科技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法治
   第11版:先锋
   第12版:公益广告
要闻一览
李国婧:揭开柠条生命基因之谜
来自向日葵的果胶
“留光”1小时!
造梦工厂
口红定制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