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马海龙:策马扬鞭奔富路

我心爱的蒙古马。
扬鞭策马。
  □本报记者  李玉琢  通讯员  韩冷

  在草原文化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诸多品种的马见证了我们生活的变迁。蒙古马不畏艰辛、纵横驰骋的优秀品质深深镌刻在草原儿女的灵魂深处,“蒙古马精神”世世代代鼓舞着草原人民,融入到草原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之中。如今,扎兰屯市洼堤乡色吉拉呼村返乡创业大学生马海龙,通过饲养蒙古马过上了幸福的新生活。

  今年36岁的马海龙家住扎兰屯市洼堤乡色吉拉呼村。2009年从郑州科技学院毕业后,他和大多数农村大学生一样,由于家庭土地少、经济条件不宽裕,毕业后留在大城市打拼,寻找自己发家致富梦。2011年,经过几年的历练之后,他最终选择返乡创业饲养蒙古马。马海龙说,蒙古马虽体形矮小,但身躯粗壮,生命力顽强,对恶劣气候和环境适应能力强,这个地区冬天比较寒冷,所以选择饲养蒙古马。

  好的想法离不开好的政策扶持。洼堤乡党委、政府了解到马海龙的想法后,为其“量身定制”建设了蒙古马饲养圈舍、养殖场棚以及管理用房、消毒室、兽药室、办公室、饲料库、青储窖、蓄粪池、深水井等附属设施并免费试用,以期通过能人示范引领,带领全村发展多样化养殖产业格局,增加农户就业途径,拓宽增收渠道。

  有了政府的支持和帮助,马海龙饲养的蒙古马从最初的20几匹发展到如今的近200匹,通过繁育和育肥等方式实现收益。同时,他还针对地区特点实行南北轮养,这些马匹冬季在饲养场圈养,玉米秸秆为主要饲料,夏季转场到呼伦贝尔大草原牧场进行放养,不但提高了马匹的品质,还大大节约了饲养成本,走出了一条科学饲养牲畜的新路子。

  马海龙表示,“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大力扶持我们这些养殖户。我作为一名新时代返乡创业大学生,一定要发挥带头作用,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马海龙通过饲养蒙古马,过上了幸福的新生活,但他不忘带动家乡父老共同致富。他把村民零散养殖的共计100多匹其他品种的马进行集中“托管”,仅收取少量管理费,降低了马匹的饲养成本,增加了农户的收入。马海龙说,“通过饲养蒙古马,也让我和蒙古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蒙古马不但给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同时让我深刻领悟到蒙古马精神。‘蒙古马精神’的力量,归根结底是中华民族信念的力量。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需要‘蒙古马精神’,这种精神是战胜艰难险阻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最大的舞台在基层,最美的风景在乡间。斗转星移,怀着建设家乡、振兴乡村的赤诚之心,更怀着对建设靓丽北疆的奉献之心,马海龙热爱的蒙古马饲养产业越做越好。在振兴乡村、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他将不忘初心,坚定地一直走下去。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特刊
   第08版:生态环保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视界
   第12版:收藏
阿木吉拉图:我是快乐的放牧人
马海龙:策马扬鞭奔富路
王志蕊:“文创”闯出幸福路
徐振博:“木耳棒”就是“幸福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