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寻“钢”之魂

包钢轨梁轧钢厂生产车间。
  □本报记者  吕学先  薛来  路兴             尤琨  莫日根毕力格  

  包头日报记者  张婷婷

  3名工人双腿张开并半弯着,身体向后倾斜,头颅使劲向后仰,其中1名工人几乎要躺到地上。他们的手里紧紧拽着长绳,长绳连着的旗杆缓缓竖了起来,一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招展……6月14日上午,内蒙古日报社“‘永远跟党走’——草原云·百名记者万里行”大型传播活动报道组记者刚走进包钢会展中心,就被这座描述包钢建厂初期情形的场景雕塑所吸引。

  展馆的入口处张贴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照片,在这次会议上,总书记提到“齐心协力建包钢”的历史佳话,再一次唤起人们对那段光辉岁月的记忆。

  “包钢1号炉的建设发生了很多故事。”随着一口标准普通话的描述,把听众拉回到建设包钢1号炉基础坑时发生的停电事故中。“当时工地上灯火通明,号子声响彻云霄,70台振动搅拌机发出惊天动地的吼声。突然间,整个工地漆黑一片,停电了,7卡车混凝土还没有浇灌。怎么办?就在大家焦虑万分时,突然一个黑影刷地一下跳进基础坑,紧接着两个三个……所有人都跳进去了,他们用手捣用脚踹,把身体当成了搅拌机。”72岁的包钢关工委副秘书长曹凤至激动地向记者讲述着,“原计划2天建成的基础坑,工人们只用了22个小时就完成了!”

  曹凤至是天津人,十几岁就来到内蒙古支援边疆建设。“包钢的建设,体现出了中华儿女的意志与毅力!”她在讲述的过程中几度哽咽,“正是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才有了今天的包钢。”作为包头市关工委五老宣讲团成员,她还为青少年讲述党史。“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我把许多党史故事编成儿歌,孩子们特别喜欢。”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邢岗是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煤焦化工分公司维护部工控网络段段长、高级技师。工作24年来,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一名北疆工匠、国家级技能大师、全国劳动模范……提及下一步的工作打算,他掷地有声地说:“我必须要做好技术传承和创新,为包钢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不辜负党和国家对我的培养和厚爱!”

  “包钢为全国,全国为包钢”。包钢的建设,凝聚了全国人民的力量、智慧和汗水。包钢见证了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光辉历程,谱写出了一曲各民族团结奋进、守望相助、共建美好家园的和谐乐章。

  “我们像双翼的神马,飞驰在草原上,啊……这里从此不荒凉,钢城闪光芒。”经典的《草原晨曲》在展馆中久久回荡,它也将永久被世人传唱。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韩正在北京观看发射实况
石泰峰主持召开自治区党委常委会会议暨 自治区党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会议~~~
~~~
~~~——三论坚定不移持续推进煤炭资源领域专项整治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国际新闻·广告
   第04版:云上103
   第05版:特刊
   第06版:内蒙古足球
   第07版:读图
   第08版:观察·乌海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 研究部署党史学习教育安全生产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
探寻“钢”之魂
挽上滩之舟 莫少停一棹
一位抗美援朝老兵的“红色遗愿”
空间站,我们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