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的夏季总是给人出其不意的美丽——在锡林浩特市东南55公里处,是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流水潺潺,鸟语花香。
拾级而上,在山顶向北望去,一片神秘的原始林尽入眼底,这就是著名的沙地云杉林。这片沙地云杉林面积6万平方米,生长着约1000余株沙地云杉。云杉是珍稀树种,在北方地区天然成林中极为罕见,而沙地云杉属世界珍奇树种,被科学家称为“生物基因库”“生物活化石”。
“这是北纬44.2度,云杉物种的最北端,再往北就没有云杉了。”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孙长乐说,“锡林河上游,海拔升高,气候湿润度增加,沙地、湿地上发育的云杉林群落片断、山杨白桦林斑块、沼泽群落等生物,使保护区境内的生物多样性水平显著提高。”
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西乌珠穆沁旗、阿巴嘎旗以及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总面积58万公顷,于1985年经自治区政府批准成立,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草地类自然保护区。
“草原是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大面积草场可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同时,草原也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是畜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保护草原生态系统,意义重大。”孙长乐说。
“为了更好地保护草原,保护区设有草原生态监测站,属于自治区草原生态监测站的一个子站,负责对保护区境内的植物、大气、锡林河水系的动态监测。”孙长乐说。为此,锡林郭勒盟建立了四级草原生态保护监督管理体系,实行草原生态专职管护员制度,开发了全区第一个大数据生态保护系统平台,实施区域无人机巡护,创新了草原生态保护模式,提高了管理成效。
该盟还启动建设“全盟大数据草原生态监测监控系统”项目,加强草原生态监测评估工作,重新设置完善了全盟草地生产力监测样地,提升了监测的典型性、代表性、科学性、真实性。并与中科院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站等5家科研院所加强合作,着力提升生态保护科技水平。该盟将保护区核心区87万亩草场纳入禁牧区,每亩给予50元补奖资金,实现了保护区核心区全年禁牧。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草原的所有的美,无论是河流、草地,还是丘陵、云杉,都是草原保护的成果。”孙长乐说,“我们还要不遗余力地保护我们的草原,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早在1987年,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人与生物圈计划”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1997年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每到水草丰美的季节,我们全家都会来山上看云杉,一方面是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另一方面是带孩子长长见识,多认识一些植物。”呼和浩特市民哈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