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风雨沧桑 国公墓

国公墓地的龟趺石雕。(资料图片)
由康里巎巎书丹的“张氏先茔碑”。 (资料图片)
  □刘臻

  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梧桐花镇政府所在地东北7公里处,有一个山村,这个村庄因为元朝一位名臣在此建有府邸而命名,叫国公府村。

  这位国公就是元朝赫赫有名的蓟国公张应瑞。张应瑞去世后,葬于村北山。此后,张应瑞的后人去世后也葬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家族墓地,人称国公墓。

  国公墓位于国公府村北的鸡冠山南麓,这里西、北、东三面环山,南面开阔,北高南低,是古代风水学中典型的风水宝地。墓地留有围墙基础遗迹,东西宽500米,南北长300米,占地15万平方米。

  据史料记载,张应瑞祖籍河北省清河县,元世祖忽必烈时期鲁忠武王的陪臣。鲁王的弘吉剌部与朝廷世代联姻,地位非常显赫。张应瑞自幼侍奉鲁王一家,他才德兼优,处事谨慎,才力精敏,识趣超异,时务练达,屡受加封进爵。后因平息只儿瓦叛乱有功,深受元世祖赏识,令其辅佐嗣主谛瓦八剌。因功勋卓著,生前被封为中奉大夫,加赠荣禄大夫,河南行省参知政事,加赠一品,死后追封蓟国公。其子张住童亦深得弘吉剌氏器重,业绩超卓,张氏家族后人最终融入蒙古民族之中。

  元顺帝元统三年(公元1335年),顺帝诏令全国文坛才俊为张应瑞家族树碑立传,歌功颂德。

  历经600多年的风雨剥蚀和元末明初的兵燹战火,如今国公墓的坟墓已经荡然无存,幸存的只有两通墓碑和残缺不全的4尊文臣武将雕像和8尊石象生。

  两通墓碑中,张应瑞墓碑比较完整。此碑通高5.8米,宽1.38米,厚0.4米,是螭首龟趺碑式,由碑座、碑身及碑首组构。石材出自北京市房山县,龟趺座上面凿有凹槽,碑身镶嵌在上面。张应瑞墓碑碑首圆雕四条粗壮蟠龙,龙头低垂于碑首两侧,两只龙爪托住祥云之上的明珠,绞缠在一起劲健有力的龙身组成方形碑顶;正面碑文阴刻汉文楷书,笔力苍劲,为元朝与赵孟頫齐名的书法大家、西域人康里巎巎所书,记载了从元世祖忽必烈直至顺帝托欢贴木儿时期,张应瑞家族为元朝及蒙古弘吉剌部尽忠之事。背面碑首为篆刻八思巴文,碑文阴刻为畏吾儿蒙古文,字迹清晰、完整。

  两通碑前神道上,南北方向排列有文官石雕两尊,武士石雕两尊,石麒麟雕像两尊、石虎雕像两尊、石羊雕像四尊,可惜的是,石雕人物和动物多数已失去头部。文臣武将系用整块汉白玉雕琢而成。

  为了保护这些元朝遗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古代遗存和艺术珍品,在翁牛特旗人民政府的努力下,2006年国务院将国公墓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饱经风霜的石雕,见证了朝代更替的金戈铁马和民族融合的波澜壮阔,留给我们的是蒙汉携手亲如一家的永恒记忆,也是研究元史、碑刻及书法艺术的实物精品和宝贵财富。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5版:特刊
   第07版:首府观察
   第08版:地方盟市
风雨沧桑 国公墓
陕甘宁边区政府贺年信上的红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