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呼和浩特勇拼搏奋楫扬帆 赢荣誉实至名归

  □本报记者 郑学良 呼和浩特日报记者 刘军 李海珍

  从2019年自治区营商环境评价的倒数第一名到2020年的正数第二名;从过去全国百城交通拥堵第二名到2020年第二季度全国50个主要城市中交通健康指数同比变好城市第二名;从跻身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到荣膺“2021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称号……近年来,呼和浩特聚焦民生关切,对标全国一流,以奋勇拼搏的信心和定力,深化改革,奋勇争先,下决心坚决打好打赢营商环境、疏堵保畅等翻身仗。

  对标全国一流深化改革 持续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长久之策,更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释放增长内需潜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有效之举。近两年来,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全面对标全国一流做法,以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为导向,加大“放管服”改革,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改进提升工程,在全市形成了“大抓营商环境”的鲜明导向,形成了全市上下思想统一、步调一致、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如今走进市政务服务大厅,大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蒙速办·帮您办”的服务场所和醒目招牌。

  “蒙速办·帮您办”是依托各级政务服务大厅,由代办员为重点项目申请人提供政策咨询、协调推进、协办帮办等无偿服务,有效整合资源,优化审批流程,变“群众企业跑”为“政府跑”,提升审批服务效能,推动项目早立项、早开工、早投产。推进“蒙速办·帮您办”是今年呼和浩特市政务服务的重点工作之一。呼和浩特市将自治区22类投资项目细化为47类,纳入重点项目帮办范围,细化并向社会公布服务范围、业务流程。

  今年,呼和浩特市对标对表营商环境评价涉及的各项指标以及标杆城市先进经验,进一步优流程、并职能、减环节、压时限,实施“驻企服务员”制度,健全接诉即办和督办问责机制,全面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水平。

  全力解决“办证多、办事难”“审批要件多、时限长”问题。大力开展“权力瘦身”、政务服务“三减一增”,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市本级取消下放事项2016项,行政权力压缩44%;全市依申请六类事项承诺时限压缩比率56.94%,其中行政许可事项承诺时限压缩比率61.61%。“只进一扇门”进驻事项达293项,市本级依申请六类事项实现“应进必进”。

  全力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多措并举解决“多头跑、反复跑”“办不完的手续、盖不完的章、跑不完的路”。以实现“最多跑一次”为目标,将咨询引领、企业开办、公共类事项、工程建设项目、统一出证等服务进行整合优化,在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大厅设置24个综合服务窗口,实现进厅政务服务事项全领域无差别“一窗受理”。变“人工跑”为“数据跑”,“多头跑”为“一窗办”;企业开办、水电气暖缴费和不动产登记等高频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大厅,实现“一站式”办理。将涉及企业开办的所有事项列入一张表单,提供“一站式”服务,印章刻制、开设账户、发票申领在市本级大厅“闭环”办理,做到“一件事一次办结”,市本级企业开办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202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同时,为新开办企业免费刻制公章、免费发放税务税控设备、免费邮寄登记材料、证照、印章、发票,企业开办成本实现零费用;把群众意见作为衡量政务服务好坏的标尺,全力推进政务服务“好差评”,2020年汇集全市好差评服务评价20.51万条,满意率达到99.9%,有效评价数据在12个盟市中排在第一位;创新推出审批服务免费“帮办代办”模式,现场“兜底”帮办、特殊群体上门代办、重点项目全程帮办代办,变“群众办”为“我来办”,打造“五星级店小二服务”品牌,当好人民群众“服务生”,最大限度减少企业和群众跑腿次数。

  全力解决“信息孤岛”和群众“办事慢、办事繁、排队长”问题。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按照“应上尽上、全程在线”的要求,将设立变更、准营准办、职业资格、规划建设、交通出行、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方面事项共计807项纳入“网上大厅”,实现网上咨询、网上预约、网上申报、查询事项办理进度等功能,打造“网上大型政务超市”,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让群众和企业能够“随心所欲”网上办事;开展“不见面审批”,对现有审批事项办理系统功能模块进行优化,剔除重复采集内容,整合形成“一张表单”,解决了“网络不互通、业务难协同”数据“二次录入”等问题,特别是疫情期间,通过“网上办”“邮寄办”“预约办”等方式,落实疫情防控要求,有效减少了人员聚集;建立呼包鄂乌四地“互办互认”事项清单、事项标准、窗口设置、保障机制,在呼包鄂乌四地政务服务大厅设立“四城通办”“跨省通办”事项受理窗口,实现异地“互办互认”事项无差别受理,大大缩短了跨区域企业、群众的办事距离。与沿黄6个省会城市实现了商事登记“跨省通办”;依托一体化政府服务平台,创新推出“远程勘验”模式,强化全环节“一次性告知制”,群众在申请材料准备齐全后,通过远程勘验预约、远程视频互动即可完成勘验,勘验时间由原来平均5个工作日缩减为1个工作日,解决了传统勘验时间长、效率差、群众满意率低的问题。2020年全年累计为138家企业实施远程勘验207次,荣获2020年全国政务服务优秀案例“模式革新金雷奖”。

  为全面、及时、准确了解企业和群众对政务服务的感受和诉求,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呼和浩特市政务服务坚持服务绩效由企业和群众评判,倒逼政务服务水平提升,按照“好差评”政务服务事项、评价对象全覆盖等思路,线上实现“一事一评”、线下实现“一次一评”。

  为了更加便民利民,去年以来,呼和浩特市将全市原有的58条政务服务热线整合为“12345”,并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接诉即办指挥调度中心,具体负责群众诉求的办理,实现了“一号受理、接诉即办”。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原则,在9个旗县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分立了83个为民服务办公室,全市各乡镇、街道设立了76个为民服务工作站,村、社区设立了1315个为民服务工作站,共同负责诉求承办工作,构建起全渠道、全业务、全系统诉求集中汇集,统一渠道对外,统一平台运行的工作体系。同时,建立了按月调度的工作机制,加大督办力度,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扎实开展。

  自4月26日起,呼和浩特市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又集中设立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目前,全市政务服务大厅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943个,定期汇总分析群众意见,助力服务效能提升。

  通过不懈努力,在2020年自治区营商环境评价中,呼和浩特市由2019年的倒数第一名提升到2020年的正数第二名,20项评价指标有17项指标处于自治区标杆行列。5月13日,作为全国2020年营商便利度提升最快的城市之一,在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现场会上,呼和浩特市代表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做足美丽青城 草原都市大文章

  在城市发展建设领域,呼和浩特市按照自治区走在前、作表率要求,以城市更新行动为抓手,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精细化管理,今年计划实施基础设施、园林绿化、居住环境提升、出行便利化、生态环境治理、特色街区改造、智慧城市建设7个方面431个城建重点项目。

  2020年,在疫情严峻考验下,呼和浩特市超强度推动昭哲路、金海路、巴彦路建成通车,助力城区快速交通主干网基本成型;完善供热市场退出机制,搭建居民参与的供热监管平台,城市供热质量全面提升;集中开展百日攻坚行动,房地产“三难”问题治理成效明显,房地产市场发展平稳有序;顺利完成157个村(片区)6.82万户燃煤散烧治理任务,新增热电联产供热能力1470万平方米,采暖季大气污染突出问题得到根本性扭转,全年空气优良天数同比增加20天。今年,在沙尘天气同比增加21天的不利条件下,截至6月5日,全市优良天数128天、同比增加16天,达标率82.1%、同比提高10.8个百分点。依据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最新数据排名,呼和浩特市优良天数比例位居全区第六位,较2020年末上升了5个位次。

  为了让群众出行更顺畅,呼和浩特市坚持疏堵、畅微、大循环相结合,打通拥堵点、畅通微循环,不断完善丰富城市路网,持续提升市区道路承载力和通达度,年内打通31条断头路,改造39条背街小巷,新建改造63条道路,努力打造“成环成网、外快内畅”的交通体系。同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启动轨道交通1号线西延段、机场线项目,开工建设呼和浩特火车站地铁零距离换乘工程,新开通公交线路5条,优化调整线路15条,调整公交站点100个,启动农博园、伊利健康谷等5处公交场站建设。呼和浩特市今年第一季度城市拥堵延时指数较2019年第一季度下降8.9%,交通拥堵问题得到极大缓解,成功创建为国家公交城市。

  为了让群众用水电气暖更方便,呼和浩特市坚持先地下后地上、便民惠民相结合,对城市从下至上、由内而外进行了一次全面强化,切实提升了城市运行安全保障能力。实施了城区64公里供热管网互联互通工程、333个老旧小区电力管网入地工程和42公里老旧燃气管网改造工程。大唐托电入呼、引黄三期、中水入托清等一系列标志性、牵引性工程也正在加紧推进。

  智慧青城,数创未来。近两年来,呼和浩特市坚持数字赋能、整体智治,积极布局城市管理“神经元系统”,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实现智能发现、自动指令、快速处置、实时反馈的全流程精细化管理。启动城市大脑建设,并于今年1月20日正式上线;4月29日“爱青城”APP发布,共接入90个高频便民服务事项。与此同时,智慧林草、智慧应急、智慧文旅、智慧综治、智慧城管等应用研发建设、培训推广等工作也在按计划进行中。

  再现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壮美景色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如今走进敕勒川草原,这首脍炙人口的《敕勒歌》就会立即浮现在脑海中。你可以看到巍峨的大青山、碧空如洗的蓝天、广袤无垠的草原,还有敖包、毡房以及独具民族特色的建筑,漫步其间,极目远眺,心旷神怡,置身于如画美景中,感受到宁静和美好。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坚持不懈实施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持续开展以“绿化青山、守护北疆”为代表的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大力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敕勒川草原作为呼和浩特市国土绿化行动重点工程,是集休闲观光、生态研学、体育运动、会展活动、马术表演等于一体的城市草原生态功能区,是呼和浩特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城市“后花园”。

  2020年8月29日,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工作启动会在呼和浩特市召开,并举行敕勒川国家草原自然公园揭牌仪式,标志着我国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建设工作正式启动,以敕勒川国家草原自然公园为代表的首批39个国家草原自然公园正式开展试点建设。敕勒川草原获得“国家草原自然公园”称号,对呼和浩特市进一步强化草原生态保护、促进草原文化传承起到重要指导和推动作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誓让大青山穿花衣披绿装已成为每一个呼市人的执念。

  大青山南麓作为呼和浩特市城北生态屏障,承担着改善首府生态环境,为首府提供可靠优质水源的重要任务,在地质水文条件影响下,自然形成了7条沟域,自东向西分别是红山口沟、哈拉沁小沟、哈拉沁沟、哈拉更沟、水磨沟、奎素沟、面铺窑沟。

  但过去大青山前坡长久以来存在着开山采石、乱砍乱伐、违法圈占土地等现象,以及大量污染企业违规生产经营,使得原本脆弱的大青山生态环境变得岌岌可危。大青山前坡植被覆盖率逐年降低,土壤沙化严重,原有的水文平衡被打破,水土流失和水质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围绕生态绿化、重点项目建设和环境治理,举全市之力深入实施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加快推进“揽山入城”战略。依据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遵循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的原则,在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中,呼和浩特市仅新城区就下大力气关停取缔沿山152家污染企业,拆除混凝土搅拌站66家,拆除污染设备162套。与此同时,敕勒川草原、哈拉沁生态公园、沙坑公园、雅玛图森林公园等一批兼具生态修复和景观游览功能的重大生态项目陆续建成。

  过去的满目疮痍已经发生变化,裸露的山石已经被红花绿草覆盖,大青山沟域,首府人正在用坚定不移的意志逐步恢复其本来的面目。

  通过生态示范创建工作先行先试,呼和浩特市生态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2020年11月30日,在生态环境部举办的“2018-2019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表彰授牌活动上,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被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党中央赋予内蒙古的重大战略定位,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深刻把握自身生态系统重大战略定位,全方位探索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通过实施“绿化青山·守护北疆”、敕勒川草原沿线提升等生态建设工程,2020年,呼和浩特市完成营造林60.6万亩,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工矿企业全部关停退出,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深入开展,完成国土生态修复治理225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40.1%、37.3%。与此同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全面加强,哈素海、海流水库、大黑河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快实施,入黄口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自治区级绿色工业园区2家、工厂5家,新建绿色矿山6座,绿色转型发展成效初显。

  呼和浩特市统筹推进“山川河海”治理行动,今年加大大青山已退出工矿企业生态修复和治理力度,加快敕勒川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强化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管控,加快推进哈素海生态治理工程,全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大力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用“绿色”夯实生态“基础”;打造了绿色食品加工、新能源、现代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现代物流、文化旅游6大产业集群,用“绿色”强健产业“筋骨”;坚持“绿色城市”发展方向,见缝插绿、全城覆绿,不断提升园林绿地生态效益和惠民功能,今年整合现有慢行道、旅游步道资源,实施城市绿道建设220公里,按照“300米见绿、500米入园”的目标,利用拆迁空地规划新建社区公园、口袋公园137处。同时,建设军事主题公园、滑雪主题公园等9处大型公园,使青城真正实现“园在城中、城在园中”的园林绿地系统新格局,构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生态体系,用“绿色”增添城市“颜值”;坚持用“绿色”丰富生活“内涵”,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全程管理体系,建立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机制,围绕“两村、两区、一个接合部”等重点区域,开展常态化大规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等,让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首府群众追求和践行的“新时尚”。

  5月21日,以中国城市群发展新格局为主题的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全面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华顿经济研究院重磅发布“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呼和浩特市榜上有名,位置居中。

  6月25日,由中国贸促会、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江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1中国国际生态竞争力峰会在江西省赣州市召开,呼和浩特市荣膺“2021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称号。

  ……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5版:特刊
   第07版:首府观察
   第08版:地方盟市
呼和浩特勇拼搏奋楫扬帆 赢荣誉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