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好党建领航“先手棋” 铺好产业兴旺“幸福路”

  □本报记者  宋爽  通讯员  任希悦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赤峰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党组织跨领域、跨行业、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联建共建,以党建链引领产业链、金融链和服务链,带动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在产业集群中增收致富,在幸福生活中感党恩、跟党走。

  联建共建,

  破解难题找到“最优解”

  “去年春耕时正赶上疫情,种子化肥不好买,眼看要误了农时,我填了张‘需求清单’,没成想还真管用!巴林右旗农牧局协调来了种子和滴灌带,供销社把化肥送到了家门口。”巴林右旗查干沐沦苏木牧民乌云毕力格说。

  乌云毕力格提到的“需求清单”,是查干沐沦苏木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共同体为民服务的一项具体举措。2020年,查干沐沦苏木党委牵头组建了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共同体,把生产要素整合起来,以党建合力破解产业发展难题。群众把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共同体形象地比喻为发展路上的“百宝箱”,里面装满了政策、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宝贵资源,让人民群众吃下了“定心丸”。

  “过去村里缺人、缺钱,发展产业思路不清,自打有了党建引领牛产业发展共同体,老百姓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翁牛特旗乌丹镇白音汉嘎查“一肩挑”书记敖云代来满脸自豪地说。

  赤峰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广智介绍,全市已有132个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共同体,引领特色种植、畜牧养殖、乡村旅游等6类主导产业蓬勃发展,融合各类党组织2710个,辐射全市132个苏木乡镇,带动1725个嘎查村,实现户均增收5250元,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搭建了务实管用的平台。产业“乡选村做”给村集体提供了“大舞台”,人才“乡招村用”给基层送来了优秀人才,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更强的动力。

  集聚集约,

  产业兴旺配上“金钥匙”

  种植药材是喀喇沁旗牛家营子镇的主导产业,过去,个体“单打独斗”彼此“你争我夺”,产业大而不强、产品多而不精,群众获利有限。

  牛家营子镇党委牵头组建党建引领中蒙药材产业发展共同体,推行了统一供种、统一培训、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经营、统一销售的“六统一”产业发展模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品质、优化了市场环境,为产业发展配上了“金钥匙”。

  “过去的方块地咋看咋别扭,现在土地集中连片,大型机械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干起活来过瘾!”农机手艾广志说。如今的牛家营子镇已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药材产业链条,辐射药材种植38万亩,年加工销售20万吨,年交易额10亿元,带动7000余户群众年人均增收3000元。

  “以党组织联建共建为纽带,将经营主体与农牧民紧密连接到一起,培育生产加工、商贸物流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引领带动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服务体系、金融体系集中集聚集约,形成技术先进、规模适度、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产业链,解决了单打独斗、不成规模、组织化低等问题。”赤峰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炯说。

  共享共赢,

  人民群众挑上“金扁担”

  “以前卖香菇,村头村尾两个价,挣多挣少不一定。现在党组织带我们签订单,我家8个大棚的香菇全部以协议价卖给了合作社,不仅销路不愁,还能多赚几万元。”克什克腾旗经棚镇光明村村民陆文龙谈起收入,笑得合不拢嘴。

  光明村党支部推行“党建联合体+产业化联合体+农牧民群体”的发展模式,与龙头企业、合作社建立订单收购、入股分红等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经营主体与农牧民群众利益的相互关联,最大程度让利于民。

  “传统的土地流转就是‘一锤子买卖’,农牧民与产业发展脱离关系,成了局外人。现在共同体从中牵线搭桥,让群众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经棚镇党委副书记张国臣介绍,党组织聚在一起谋划产业布局,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向育种、繁殖、加工、销售等上下游环节延伸,把土地和种养环节最大程度留给农牧民,真正实现了“产业大家一起做,有钱大家一起赚”。

  目前,全市嘎查村年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一个个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共同体,承载着党的政策方针,承载着产业振兴的美好前景,承载着嘎查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群众致富的心愿,奔着“党建强、产业兴、群众富”的目标不断前行。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读图
   第05版:特刊
   第06版:国内国际新闻·广告
   第07版:评论
   第08版:科技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法治
   第11版:先锋
   第12版:公益广告
下好党建领航“先手棋” 铺好产业兴旺“幸福路”
“融”出战斗力 “合”出新成效
以“红色引擎”引领乡村振兴
聆听红色故事
除蒿草 办实事
抗美援朝老兵 的“微党课”
服务群众
包联共建暖人心 基层治理增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