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

◎毅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系统阐释了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明确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顺应时代变化,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

  增进共同性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途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共同历史发展、共同疆域、共同经济、共同文化,以及共同利益、道路、目标的基础上形成的认同意识、认同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所具有的高度认同、深度凝聚、强度包容的内在本质特征。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党的领导下各民族的共同性不断增多。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理念,不断增强各民族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在增进各民族共同性、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增进共同性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必然走向。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由众多民族构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各民族都有多重的共同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这既是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历史及其特征的高度概括,也是对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内生动力、中华文明无与伦比的包容性和吸纳力的生动诠释。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我国各民族团结进步的根本政治保证,社会主义制度是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制度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各民族繁荣发展的源泉,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伟大中国梦是各民族团结奋斗的目标,这些都是我们各民族所共同拥有的。在现代化、城市化、信息化的发展以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各民族的共同性不断增多,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形成了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建、共创、共享、共乐的社会氛围,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可以说,共同性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基本特征,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推进,一体性、共同性必将引领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更加牢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更加发展壮大。

  增进共同性要做到共同性与差异性的辩证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共同性与差异性都是客观存在。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是各民族繁荣发展的时期,在各民族共同因素不断增多的同时,民族特点、民族差异也将长期存在。在民族工作中,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弄清楚哪些方面必须“同”,哪些方面可以“异”。要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在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上不能有差异。同时,要尊重各民族在饮食服饰、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建筑风格等方面的差异,推动各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百花园里绽放光彩。要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增进一体,尊重差异而不强化差异,保持民族特性而不强化特性。

  “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优势。”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两者辩证统一。在我国,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我们要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支持民族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要充分考虑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实际,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完善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着力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要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搞好社会宣传教育。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下,不断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作者系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云上103
   第05版:论道
   第06版:乡村振兴
   第07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8版:评论
【编者按】
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做好各项民族工作
正确把握四个关系 创新发展党的民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