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温良,今年37岁,是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呼勒斯太苏木哈拉图嘎查的村民。
从2015年开始,我们嘎查开始尝试种植拱棚红树莓,并成立了树莓种植专业合作社,有发展意愿的村民通过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探索红树莓+红薯、红树莓+富硒西瓜等特色套种模式,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项目+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种、养、加、销一体化。
种植了这种“稀罕水果”红树莓,不仅改变了我们村的种植结构,拓宽了我们农民的就业和增收渠道,还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赢。我家从2017年开始,将原来的大田作物改成红树莓。从这几年种植情况来看,种植红树莓远比种植玉米、葵花收入高,是我家的致富增收果。2019年,我家110亩拱棚红树莓地里套种西瓜,年收入约40万元。今年,我家110亩拱棚里的红树莓又迎来了收获季,从7月下旬开始进入盛果期,陆续采摘上市。按照近年来的市场收购价,加上套种西瓜,今年预计收入也能达到40万元左右。
近几年,红树莓基地紧紧围绕红树莓绿色发展提质增效栽培技术示范、红树莓林下经济套种技术、控膜提效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红树莓根腐病、果蝇绿色防控技术,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生产绿色农产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些技术我们都已经牢牢掌握,并且成为指导我们种植的标准。
今年,我们合作社社员已达到60户,种植红树莓面积达到500多亩,并采用套种红薯、西瓜的方式和社员签订了最低收购协议,合作社社员可以以采摘的形式自行出售,出售不了由合作社以最低保护价收购,解除了社员的后顾之忧。
(本报记者 张慧玲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