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语言相通 方能情相融力相聚

  □王雪松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要环节。语言不通就难以沟通,不沟通就难以达成理解,就难以形成认同。”只有书同文、语同音,方能心相通、情相融。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做好民族工作、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的长久之策、固本之举。我们要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引导各族人民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马克思认为,“语言本身是一定共同体的产物”,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同样从另一方面说,“语言本身就是这个共同体的存在”。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成为人类历史上绵延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形成并保持“多元一体、家国一体”的总体格局,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拥有统一的语言文字。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语言文字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奠定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形成的基础。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已经成为各族群众通用的交往交流工具。

  语言通,经济行。历史和现实表明,语言相通是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现代经济尤其如此。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承载着大量的资源,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促进资源要素流动、社会信息化水平提高、社会交往区域联系畅通;有利于引进现代发展理念、现代生产技术、现代管理经验,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利于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让各族群众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汇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磅礴力量。

  语言通,教育兴。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搞好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提高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前提,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工程。要在思想上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认识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对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要在行动上全面加强宣传引导,主动宣讲党和国家的政策,阐述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各族群众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获得更多发展机会,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今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了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重要性。可以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桥梁,是各民族文化大发展的大平台。一方面,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建设现代化新征程上,必然需要以学习好使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中国一步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成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引领者。在此过程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也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国际语言,全球范围内学习人数不断增多。事实胜于雄辩,在全球化的今天,学习好使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意味着多学到一项技能,能学习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能更好地融入社会,获得更多展示自我、发展自我和实现梦想的机会。

  心相通、情相融,方能共奋斗、同发展。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作者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5版:论道
   第06版:首府
   第08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在“四史”学习教育中坚定“五个认同”
语言相通 方能情相融力相聚
着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