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徐悲鸿时代》的当下意义

◎王鹏瑞
  读完夏桂楣先生的三卷本纪实文学《徐悲鸿时代》,有三点突出感受:一是这是一套视野开阔、人物众多、内容丰富的大书。作者以徐悲鸿的一生为主线,兼写同时代艺术家,经纬分明,纵横交错,条理清晰地写出了动荡年代徐悲鸿艺海驰骋、坎坷崎岖、砥砺进取、成就斐然的一生,也串联出近百位同时代的杰出艺术家和文化名人。如郭沫若、齐白石、刘海粟、张大千、徐志摩、田汉、郁达夫、傅抱石、吴作人、蒋兆和、李苦禅、李可染、宗白华、傅雷、盛成、常书鸿、滑田友、李桦、艾中信、董希文、尹瘦石、王式廓、吴冠中等,“对他们的群体生存做了深入探索与细致描绘,对人物的思想交锋、艺术相承、社会交往、矛盾纠葛、爱恨情仇等细节都娓娓道来,让今人对这些艺术大家有了全方位的了解”。从这些艺术家和文人身上,我们不仅读到他们志存高远、执着进取、对艺术坚持不懈的追求精神,也读到他们作为较早放眼看世界的人所具有的开放意识,以及在那个国家动荡、民族危亡时期他们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和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二是作者较好地处理了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的关系。作者在人物生平、重要历史事件等方面严格依据历史事实,但在具体描写时又充分调动文学想象,尽量还原生活的现场感,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增加了作品的文学性和可读性。作者是画家出身,创作涉及中国画、油画、版画、连环画和插图等领域,他对书中所关涉的专业领域可谓谙熟,所以叙述起来流畅自如。同时,作者又是作家,自新时期以来已出版多部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和十多本儿童故事绘本。画家的专业背景与作家的文学想象优势尤如双翼附身,使作者面对《徐悲鸿时代》这样有份量的题材时能够驾轻就熟;三是作者较好地处理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这是一部具有专业背景的书,不同于一般的纪实文学或通俗文学。但作者的写作动机显然考虑到了普通读者,他尽可能地在专业和普及之间取得一种平衡,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此书“有一些学问,有许多艺术,有一些趣味,有许多曲折……既能吸引人阅读,也能陶冶艺术情操”,并预料它是一本“能够畅销的、好读的、有艺术品位的历史故事性著作”。

  徐悲鸿出生于1895年,卒于1953年,他的成长、学习、为艺经历,大部分时间正是中国社会风云激荡,民族危亡的年代。1917年,徐悲鸿去日本学习美术,1919年得蔡元培、康有为之助,公费留学法国。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与民主思想的启迪下,1920年发表《中国画改良论》,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画之可采者融之”的艺术见解,并成为其终生固守的原则。徐悲鸿关心国家、民族命运,具有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他强调“为人生而艺术”的观点,重视艺术的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在艺术观念上,他坚持现实主义,用现实主义的方法创作了大量杰出的油画和中国画作品。其画作多寓意深邃,寄蕴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体现了一个画家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在艺术表现上,他富有革新精神和创造精神,既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又汲取西方艺术之所长,融中西画法于一炉。他尊重客观世界,强调师法造化,重视写生、写实,主张“尽精微,致广大”,既深入观察客观对象之细微变化,又提炼概括,以求整体统一。他所创立的徐悲鸿美术教育体系,对中国现代美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文艺创作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说:“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 他还说:“爱国主义是常写常新的主题。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 。他要求“我们当代文艺更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在这方面,徐悲鸿以他大量的创作实践为我们树立了典型的榜样。20世纪30年代,正值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灾难深重时期,他取《史记·田儋列传》故事,创作油画《田横五百士》,以喻威武不能屈;取《书经》“傒我后,后来其苏”素材,创作油画《傒我后》,表达苦难中的人民渴望解放的心情;以《列子·说符》为题材,创作中国画《九方皋》,赞颂相马名士九方皋善辨马之良莠,以喻善用人才。抗日战争时期,他又以《列子·汤问》篇中的神话故事为题材,创作中国画《愚公移山》,歌颂知难而进,坚韧不拔,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同时期他创作的中国画如《奔马》《风雨鸡鸣》《奋飞》《负伤》《侧目》等无不隐喻民族的自尊以及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徐悲鸿这种“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家国情怀以及艺术家的责任和担当都是值得我们今天的艺术从业者学习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徐悲鸿的中国画创作与实践,正是这方面的典范。作为20世纪中国画革新探索的一代大家,徐悲鸿将中国传统美学的“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很好地融入自己的绘画创作,完成了大量脍炙人口、影响深远的作品。他将中国画的优势和特点与欧洲绘画的写实传统和科学方法相融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开拓创新,真正做到了中西合璧、融会贯通,开中国画创作的一代新风,追随者众,影响绵延至今。

  综上所述,《徐悲鸿时代》的出版和畅销,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书中所描写与塑造的徐悲鸿和同时代众多负有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的杰出艺术家与文化名人的群体形象,以及他们“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的追求,一定会感染并触动今天的读者,如此,作者的初衷也就得以实现。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王鹏瑞
《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
电影《我和我的父辈》——~~~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出彩
   第05版:草原号
   第06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7版:鄂尔多斯
   第08版:国内新闻
   第09版:要闻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视界
   第12版:收藏
《徐悲鸿时代》的当下意义
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明确了方向
致敬为我们拼出一个最好时代的父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