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零下十几度的气温把人们冻得缩手缩脚,但在上海交通大学包头新材料产业园内,孵化的40余家企业的实验室和生产现场却是一片火热的景象。
据了解,上海交通大学包头材料研究院自2015年落地包头以来,融合技术服务、中试研究、产业孵化、人才培养4大功能,朝着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融合发展的新型研发与功能转化型平台发展。
该院副院长杨剑英说:“2021年,研究院和上海交大本部成立了针对内蒙古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上海交大与扩招的硕士研究生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学生在完成基础课程后,进入合作企业,深度参与合作课题和创业项目,希望用这样的人才培养方式加强对内蒙古自治区和包头市产业科技创新的人才支撑。”
人才工作,基础在培养。2021年以来,为精准对接“四基地两中心一高地一体系”的发展需要,主动服务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发展,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包头各职业院校开始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完善校企育人联动机制。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庄元介绍说:“学院围绕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等产业,动态调整专业结构,形成了与包头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高度契合的专业(群)结构。目前,新能源汽车技术等15个专业相继探索特色学徒制或订单培养模式。”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2019年落户包头的弘元新材料(包头)有限公司与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加强深度合作,建立了“弘元订单班”,利用各自优势共同培养人才,在不到2年时间里,接受企业培训授课的学生达500余人,毕业后直接在企业就职的应届毕业生100余人。
“2021年,我校毕业生人数3558人,有2075人留在了区内就业,其中在包头就业的就有887人,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到了96.51%,位居自治区前列。”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刘桂花说。
弘元新材料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高嘉彬告诉记者:“加强校企合作,缩短了企业人才培养的周期,让学生在学校阶段就能了解掌握生产技术,这样的人才培养方式对助力企业发展,引领我市单晶硅行业赶超争先起到了强大的支撑作用。”
近年来,包头市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加强党管人才工作,完善人才的引育留用和保障工作,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园区、重点学科和重大项目人才需求,分类制定全国重点院校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招引政策;围绕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关键技术和产业化瓶颈问题,通过联合研发、共建项目、技术支持等形式,支持企业靶向引进产业领域国内外一流战略科技人才(团队);组织开展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活动,集聚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人才和团队,搞好技术攻关,推动成果转化。
包头稀土研究院副院长李志强认为,包头出台的一系列人才政策给了科研领域人才极大的信心和切实保障,也让企事业单位放开手脚引进人才。他举例说:“我院通过设立人才专项基金,突破体制和薪酬的束缚,以市场化的薪酬和配套支持引进优秀人才,2021年共引进国内外优秀博士研究生10名。”
好政策引来人才,优服务留住人才。包头市坚持重才爱才,不断完善保障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建立一流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提供“上管老下管小”组合式暖心服务,构筑起海内外英才向往集聚的强大磁场。
杜明龙是一机集团三分公司国家级卢仁峰技能大师工作室专家团队核心成员、焊接高技能人才,从事焊接工作15年来,他熟练掌握了航天航海装备所涉及的有色金属焊接技术。今年,包头市委组织部根据企业申请和个人诉求,结合市委关于点对点做好高层次人才服务的有关精神和工作流程,按照就近入学原则妥善解决了他女儿的入学问题。
同样,北奔重汽集团引进的新能源重卡销售设计团队成员的子女入学问题也经包头市人才办批准同意,得到了妥善解决。
该团队带头人肖峰说:“后顾之忧没有了,我们就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了。”
统计显示,包头现有人才总量71.2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6.2%。
包头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刘俊义说:“针对过去人才流失现象,包头近几年出台了多个政策支撑文件,特别是2021年《关于加快引进培育重点产业领域中高端人才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吸引青年人才来包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包头市服务高层次人才若干措施》3个文件的出台,再加上一大批高精尖企业的落地,人才集聚的良好局面一下子打开了。”
不难看出,包头正以更加开放的格局、宽广的胸襟、包容的环境,吸引人才、用好人才、服务人才,抢占人才聚集新高地,助推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