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到两分钟的比赛时间里,既要高速滑行、保持对身体的控制,又要跳跃、过弯,对身体是极大的考验。”徐铭甫直言,“还记得第一次站在赛道上时,内心60%都是恐惧。”
的确,任何一个运动员在面对“雪飞燕”长约3000多米、落差近900米、滑行速度可能超过每小时140公里的滑降赛道时,都要拥有超常的勇气。
在北京冬奥会之前,还没有中国选手能够登上冬奥会滑降比赛的赛道。7日,徐铭甫和张洋铭这两个中国小伙子做到了,他们开启了中国选手参加冬奥会滑降比赛的先河。
出发、滑行、跳跃、过弯……跃过最后一个起跳点,冲刺、加速、过线……最终,徐铭甫排名第36位,最高时速达到123.50公里。这是中国选手首次在冬奥会男子滑降比赛中完赛,也是中国选手首次站上冬奥会高山滑雪速度项目的赛道。
而张洋铭则略显遗憾,参加过平昌冬奥会男子大回转比赛的他,在开始阶段出现失误,未能完成比赛。
徐铭甫完赛后第一时间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他说:“首先就是激动,咱们国家在滑降这个项目开展的时间比较短,为了今天我们也付出了很多努力。能够完赛也算给自己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高山滑雪是雪上基础大项之一,其中滑降和超级大回转被称为“速度项目”,速度快、赛道落差大、长度长,因而训练难度很高。在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之前,由于雪道建设有限,人才储备相对较少,运动员缺乏甚至没有国际大赛经验,中国高山滑雪远远落后于世界领先水平,甚至也从未开展过滑降和超级大回转的训练,速度项目是短板中的短板。
为实现全项目参赛,原本主攻高山滑雪技术项目的徐铭甫,将速度类项目也纳入了备赛的重点。
艰苦地备赛冬奥给徐铭甫带来的改变很多:“这两年回家次数少了,全身心备赛。人睡醒了,不是在滑雪,就是在练习体能。准备了很多年,每一个项目都会全力以赴,挑战自己的极限。”徐铭甫说。
头一次在冬奥会舞台上亮相,24岁的徐铭甫略显紧张,但是对中国高山滑雪的未来,他很有信心:“未来肯定会越来越好,因为我们已经走出了第一步。我们中国人愿意去尝试的东西,如果在同一起跑线,将不输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