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驻村贵在驻心

  □本报记者  薛来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从原单位转战到旗县乡镇村落,他们蹲点调研、走访村民,出谋划策、全力帮扶,他们把汗水挥洒在热爱的驻村工作事业上,用辛勤的付出助力乡村振兴。这群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驻村第一书记。

  王刚,就是一名驻村第一书记。他是鄂尔多斯高新区的一名普通干部,去年5月,他被派到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吉格斯太镇大红奎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这个33岁的小伙子把“办公桌”设在群众家里,把“上班表”排在田间地头,经常与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了解生产生活情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真谛,为大红奎村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

  驻村伊始,王刚首先从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做起,协调完成多个项目:筹集资金3万元,维修更换村内所有路灯设施;筹集资金8万元,新建刘五圪堵社文化活动阵地;筹集资金2万元,翻修大南社道路;争取帮扶项目,新修2公里水泥路;邀请市疾控中心免费为村民开展布病筛查;帮助村合作社销售糜米1.5万斤;动员包联单位组建志愿服务队,分阶段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王刚在调研走访中了解到,虽然去年是个丰收年,但受疫情影响,许多农户的农副产品无法销售。于是,王刚积极发动身边家人、同事、朋友,通过微信群、微信朋友圈、打电话等形式大力宣传帮助推销。通过“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功帮助12户困难群众销售面粉1万斤、鸡蛋1000颗、谷米500斤、小米300斤,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王刚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继续把重点工作放到打造优势产业上来。大红奎村以种植糜米为主,这里的糜米口感纯正、品质优越。为了凸显糜米品牌效应,大红奎村成功注册“打瓦壕”糜米商标,同时创办大红奎村集体合作社,王刚从原单位协调到12万元帮扶资金,为确保“打瓦壕”糜米更好的市场化运作夯实基础。

  在王刚和村“两委”班子以及全体村民的不懈努力下,去年村集体经济纯收入稳步突破60万元,较上一年提高20%。

  “驻村贵在驻心,身入更要心入。乡村振兴的征程已全面开启,驻村干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以一切为了人民的初心情怀,真正把‘驻村’变‘助村’,不辜负组织信任和群众期盼。”王刚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特刊
   第05版:评论
   第06版:包头
   第08版:乡村振兴
呼伦贝尔市:科技力量“守护”粮食安全
我区加速建立 三级快递物流配送体系
“雪上过年”成时尚
驻村贵在驻心
敖汉旗水利建设项目助力乡村振兴
〖速读〗
通辽市:“合”来生产力 “聚”出增收路
杭锦后旗:“众筹”见效益 分红惠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