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出彩”思政课:激扬青春正能量

  □本报记者  白莲

  青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作为补钙壮骨、固本培元的人生必修课,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近年来,我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广大青年学子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更加坚定,获得感、满意度、自信心稳步提升,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更加彰显,凝聚起为中国梦矢志奋斗的青春力量。

  坚定信仰,擦亮青春底色

  “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哪里艰苦就往哪里走!”

  内蒙古大学校史馆内,一位老人精神矍铄,正聚精会神地给同学们讲述已泛黄的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他就是 64年前响应党的号召援建内蒙古大学,现已年近 90 岁的周呈芳教授。不久前,周呈芳重归校园,为青年学子讲述党史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把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传承给广大青年学子。

  “这是老一辈内大人矢志不渝坚守的信念,彰显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崇高的道德品格。通过对党史和校史的学习,我充分认识到新时代青年人的光荣使命,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践行责任担当。”该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郭荣说。

  近年来,自治区积极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标准化建设,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各校创新性地开展思政课专题教学,及时主动回应学生关切,让思政课有了全新的“打开方式”。

  赤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清华带领教学团队探索出一套以学生为中心的“1234”定制化教学模式,通过“听、记、思、展、评”5个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突破教与学的隔阂,让原本枯燥的思政课堂变得“有滋有味”。

  内蒙古医科大学全区高校德育实践创新精品项目《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程--给大学生讲中国故事》利用学校特色文化资源,以刘其端、苏荣扎布等老一辈内医大人干事创业的故事为蓝本,挖掘资源背后人物的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把家国情怀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之中,有效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

  随着思政课程创新改革深入推进,我区实施了“一省一策”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计划,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方式创新,结合学生专业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思想政治教育特色活动,更好地引导广大学生对百年党史以及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和热爱。

  创新解读,展现“别样”青春

  近年来,我区各高校还积极运用高新信息技术,实施体验教学、微视频助学等教学手段创新,探索混合式教学、情景剧体验等教学模式,并依托地区革命传统教育、历史文化资源等开展实践教学,不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取得了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引导和教育实效。

  内蒙古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社会实践临时党支部开展的“筑梦红色之旅勇担强国使命”主题实践活动就是一堂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课堂:在历经战火洗礼的抗美援朝断桥遗址,抚摸着桥上的累累弹痕,回望身后鲜艳的五星红旗,学生于淼颇受感动:“回望历史不仅让我们珍视志愿军烈士用热血换来的新生活,还激励我们青年一代要为国家昌盛接续奋斗!”

  在接受课堂和实践教育的同时,更有不少学生主动作为,成立宣讲团,拍摄微电影、歌舞剧,在学思践悟中育人育己。

  内蒙古大学“旗帜·领航”党史学习心得系列分享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和“学生理论学习轻骑兵”走上讲坛,以诗歌朗诵、微课堂、故事分享等各种形式,用充满热情、饱含真情的语言讲述了党史故事。

  “分享会前,我们认真查阅资料、精心排练,这些经历使我了解了众多感人至深的中国故事,也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赵文萱表示。

  “思政课的意义还在于锻炼学生独立分析、探索、实践的能力。”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傅锁根表示。

  不久前,由内蒙古科技大学学生南定根据真实情况拍摄的微电影《遇见最好的自己》荣获第五届“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三等奖。该作品讲述南定痴迷舞蹈并不断接商演而后收到学业预警通知书,最终在思政课教师的帮助下,成功处理好学业和业余爱好的关系,在舞蹈中绽放青春、奋力拼搏的故事。“很幸运老师及时给予我思想上的指引,拍摄微电影对我是精神上的洗礼和升华的过程。”南定颇有感触。

  大学生立足自身的专业背景,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为同龄人讲述党史、解读共产党精神谱系,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思政课堂的参与者、实践者,成为当下的热潮。

  在内蒙古艺术学院,一场场颇具“艺术范儿”的思政课由课堂搬至舞台,《中华民族共携手,抗击疫情砥砺行》以充满感情的讲述与演奏,深深打动广大学生的心;《弘五四之正气,扬青春之风采》在讲述的间余穿插情景剧还原历史场景,精湛的表演让观众体会颇深。

  “我们旨在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参与度和获得感,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达到打牢思想根基、理论根基和认识根基的目的。”内蒙古艺术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走出课堂,激活青春动能

  思想政治工作为学生点亮了理想的灯、照亮了前行的路。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区高校充分发挥思政课堂主渠道作用,将全民抗疫中涌现出来先进人物、感人事迹、家国情怀等元素有效融入课堂,用心讲好战疫思政课,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取得明显成效。

  这几天,呼和浩特发生的新一轮疫情虽然延缓了学生返校的步伐,但耀眼的青春却已在疫情防控一线闪耀。

  “当我看到所在社区招募防疫志愿者时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同时还是学生干部,我要在做好安全防护的同时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展现青年力量,勇担时代责任!”内蒙古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学生徐瑞斯说。

  既有远大抱负,又要脚踏实地。在实践中勤学格物,在奉献中汲取能量,广大青年学子纷纷走出校园,在广阔天地中锤炼担当作为。

  去年暑假,内蒙古师范大学118名大学生奔赴包头市石拐区,围绕创城创卫劳动教育、心理健康团队辅导等内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将基层一线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课堂。

  “实践活动是我们磨练意志、涵养情怀、激发社会责任感与时代使命感的思政大课堂,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子,我要努力奋斗,让理想信念之花绚丽绽放。”内蒙古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生敖国强表示。

  记者手记

  思政课,既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为青年学生成长赋能。在思政课的教学实践中,创新手段、办法,把思政课做实做优做强,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在实处,是各高校正在努力探索的时代课题。

  采访中记者发现,过去略显枯燥的思政课,如今在我区不少高校中已经成为大受学生欢迎的“网红课堂”。

  思政课堂的火爆,究其原因,是学生真正受益。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过程中,“人”是关键。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大学生富有参与感和亲近感,而不是被动接受大道理,这样的课堂,“红”得有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读图
   第06版:青春号
   第07版:科技
   第08版:要闻
   第09版:经济周看
   第10版:法治
   第11版:先锋
   第12版:出彩
脚下沾满泥土 心中装满真情
“出彩”思政课:激扬青春正能量
青春留痕
一抹“志愿红” 擦亮青春底色
内蒙古大学2个项目入选教育部 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
陈智峰:创业维艰 奋斗以成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生合唱团参演 “世界的回声”新春合唱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