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兴安盟突泉县水泉镇团结村,青砖白墙的村居民舍、整洁干净的村庄巷道映入眼帘。不远处的党群服务中心里,一阵欢声笑语不时传来。
“趁着农闲,我们村的舞蹈队正在里面编排新舞蹈哩!”党支部书记蔡方会介绍。
团结村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村,全村519户1257名村民中,蒙古族群众占比35%。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深化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工作,突泉县积极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团结村便是其中之一。
自2018年被评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村以来,团结村一直在续写“石榴籽”的故事。如今,该村民族团结之花常开,基层治理有成效,产业发展也有了支撑,全村向着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道路快速迈进。
团结村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完善“党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机制,丰富创建载体,利用“三会一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学习大讲堂、农民夜校等形式,教育引导村民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党群服务中心为载体,团结村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以“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为主题的戏剧表演、歌咏比赛等活动,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
围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发力,团结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等各项工作都有了长足进步。通过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等资源整合,团结村加强安全性住房、文体广场、村庄道路、垃圾处理、绿化亮化等方面建设,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感。
“我们抓住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机遇,因地制宜发展肉牛养殖,走出了一条增收致富的产业化路子,夯实了共同繁荣发展基础。”蔡方会说,团结村实施“牧业再造突泉”工程,发展牛产业。村里还引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种植业,红干椒、芝麻、笤帚糜子等特色种植进一步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
环境美了,村民的腰包鼓了,大家的精神追求也更多了。团结村依托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培育出“石榴籽”志愿服务队等一批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开展民族团结宣传以及志愿服务活动。还制定了村规民约,传承家风家训,村民自治成效显著提升。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让大伙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现在街道整齐了、产业发展了、村民富裕了、人心更齐了。接下来,我们更要倾心浇灌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让大家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蔡方会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