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女子法庭让矛盾“温情化解”

  □本报记者  李晗

  初夏,通辽市的天气已开始日渐炎热,扎鲁特旗人民法院乌力吉木仁法庭的后院生活区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场面:由乌力吉木仁法庭庭长朱珊珊亲手种下的丁香、榆叶梅、芍药等花卉竞相盛开,美不胜收。

  “这些花体现出的柔美,就好比我们这个女子法庭处处彰显的司法温情。”欣赏着眼前的花,朱珊珊颇有感触地说道。

  乌力吉木仁法庭成立于2012年,法庭审判团队均为年轻女干警,其中,蒙古族2人,俄罗斯族1人,平均年龄32周岁,是扎鲁特旗人民法院派出法庭中唯一的女子法庭。睿智、理性、柔韧、感性是这支审判团队的独特内核,她们以独有的女性魅力和侠骨柔情,把对司法事业的执着和对人民群众的挚爱付诸实践,赢得了“巾帼爱民、不让须眉”的赞誉。

  “大家都是一家人,照顾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回去以后有事情多商量。”日前,一起赡养纠纷案件在女子法庭的调解下圆满达成了和解协议,法庭外,办案法官拉着双方当事人的手,反复叮嘱道。

  案件是这样的,原告孙某、刘某是一对老夫妻,妻子患有轻微的精神障碍,只能进行简单的语言沟通。丈夫双目失明,两人育有5个子女。现在,孩子们已经各自组建家庭,但却无人照顾二老,无奈下,老两口来到法庭,要求子女履行赡养义务。“孩子们都不来看我,不给钱花,不给看病。”老人的一句话,让办案法官的心感到了一阵刺痛。

  根据老人的诉求,办案法官首先帮他们代拟了起诉书,办理立案手续。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挨个的找他们的子女,五个孩子只有一个与老人同村,其他都在外地而且都在偏远的牧铺上,好不容易把一家人都找到了,还没等法官开口,五个子女早已各抒已见,乱做一团,争议多、矛盾深充分在一家人身上展现出来。

  为了解开子女和父母之间误会,法官与他们进行了多次的沟通交流,通过跟5个子女讲解家的温暖,父母的养育之恩,终于唤醒了他们内心亲情,最终,各子女协商一致,老人撤诉,一家人乐呵呵的回家了。

  “亲人之间对簿公堂,多是因沟通不畅导致种种误解报怨,要想在基层审理好这类案件,不仅要具备渊博的法律知识,更要像心理医生一样学会倾听、发现矛盾、耐心讲解,才能让矛盾有效化解。”朱珊珊说。

  针对不同的类型的矛盾,该女子法庭开出了不同的“药方”:关于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等类型矛盾纠纷,采取家事审判巧打感情牌的原则,通过心理疏导等方式先调整当事人心态再推动解决问题,既化解纠纷又修复亲情;关于在当前农村牧区广泛发生的小额欠款类案件,采取巡回审理扩大宣传覆盖面的方式,以案普法、以案教人,巡回普法加调解审理小额欠款类案件有力推动了农村牧区金融市场整顿。

  同时,该“女子法庭”在司法审判实践中,创新落实人民法庭便民利民举措,深入落实“巡、立、调、审、执、教”一体化办案模式,不断深化一站式建设。积极加强与司法所、派出所、村委会等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深化诉前联动,主动融入基层治理,通过人民调解、法官调解、司法确认等程序,构建起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新模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读图
   第06版:青春号
   第07版:出彩
   第08版:科技
   第09版:经济周看
   第10版:法治
   第11版:先锋
   第12版:公益广告
开放日体验“零距离”
阻断骗子“生财路” 守好群众“钱袋子”
80余辆车轮胎被扎 高速交警纾难解困
守望草原
愿“天下无诈” 早日实现
“检察蓝”为保护岩画发声
女子法庭让矛盾“温情化解”
田间地头话反诈
◎一线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