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悠长,绿意昂扬,蛙鼓阵阵,蝉鸣声声,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我们即将迎来2022壬寅虎年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这一天白昼最长,夜晚最短。
夏日炎炎 心静则凉
□苏永生
夏至又至,天气转热,农事渐忙,满眼葱绿。
天热需防暑,心静自然凉。因为有节气轮回,才孕育了一年一年的时新光景;因为寒暑交替,才诞生了一个一个新的希望。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夏天是作物生长的季节,赤日炎炎、高温炙烤,作物只有经过夏天艳阳的曝晒,才能强壮茎叶、开花结果。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人类只有积极适应气候的变化,相机而动,才能强身健体、祛除疾病。
夏日炎炎,无论是从事农业生产,还是从事其他工作,都要遵循自然规律,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心急还容易上火伤身。所谓心静则凉,并非指人们遇事不思进取,两耳不闻窗外事,处处都置身事外。而是指想问题办事情要不急不躁,不轻易受外界干扰,不被物欲左右,这样才能保持冷静,不被假象所迷惑。
时下,高考刚结束,一些地区中考即将开考、小升初也开始网报志愿,除了天气炎热的原因,许多学生的家长也因为心情不平静而变得焦虑和急躁起来。高考后学生能否填报合适的志愿、中考孩子能否考出理想的成绩,小升初的孩子能否升入理想的初中,凡此种种,都困扰着学生特别是家长。教育事关孩子的未来,我们可以理解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苦心。但是,有关升学的这些事情仍然需要大家保持冷静、从容应对。高考报志愿,首先要看考试成绩,其次要看孩子的志趣,然后才好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中考成绩主要在于学生平时的努力,考试期间家长只需要做好孩子的应考保障,让孩子顺利完成考试即可。小升初的孩子家长要综合考量学校教学质量、学校离家远近和孩子如何上学方便等要素,来选择理想的学校,为孩子今后上学创造积极条件。
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特别是当我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更需要调适心理、调整心态,不急不躁,从事物本身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寻求解决的办法。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走出困境、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宵漏自此长
今年6月21日,太阳到达黄经90度,为夏至日。
《恪遵宪度抄本》有云:“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南朝梁刘昭注引《月令章句》曰:“夏至之为极有三意焉:昼漏极长,去极极近,晷景极短。”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时间到达极限,故夏至又称“日长至”。过了夏至日,阳光直射的位置逐渐向南移动,白天开始一天比一天缩短,而南半球则恰好相反。
“夏至不仅是确定时间最早、发展历史最久的节气,也是创立二十四节气体系的始点性节气。夏至的发现与确认,缘于古老的天文观测。”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草原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海荣告诉记者,根据目前已知的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早在公元前7世纪,中国古人已经能够通过“圭表测日”的方法确定夏至和冬至了,就是在平地上立一根竿观察太阳光投射的竿影,一年中正午日影最短的那一天,便是夏至,一般在公历6月21日或22日。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有了四季之分,春秋中期已有夏至的记载。”王海荣说。《尚书·尧典》记载有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代名词,即“日永”“日短”“日中”“宵中”四个节气名称。《春秋左氏传》里写道:“凡分(春分、秋分)、至(夏至、冬至)、启(立春、立夏)、闭(立秋、立冬),必书云物(杜预注:云物,气色灾变也。),为备故也(杨伯峻注:恐有灾变凶札,早为之备。)。”
田园管护忙
古人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蜩始鸣;三候半夏生。”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生长所以得名。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呼和浩特市气象局气象台预报员佟彤介绍,夏至时节天气情况总的来说就是“热并且有阵雨”,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大,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大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
民间流传的《夏九九歌》唱到:“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汗湿衣服透;五九四十五,树头清风舞;六九五十四,乘凉莫太迟;七九六十三,夜眠要盖单;八九七十二,当心莫受寒;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同样也是内蒙古地区夏至及其之后气候状况的生动体现。
夏至期间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需水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过了夏至,我区大部分地区农作物生长旺盛,进入了病虫草害发生危害与防控关键时期,田间管理至关重要。”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所长李子钦告诉记者。
夏至筵飘香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伴随夏至而来的,还有各色美食。
“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冬至饺子夏至面”……自古以来,民间就有夏至吃面的习俗。然而各地的“夏至面”在制作方法和称呼上却不尽相同。“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惯,夏至时喜欢吃爽口的冷淘面,也就是凉面、过水面。辽宁等地称夏至面为‘伏面’,认为夏至吃伏面可避免暑气侵扰。江苏常州等地有夏至吃馄饨的习俗。山东烟台等地,在夏至时常吃一种叫做‘碾转’或‘碾蒸’的面食。而河北沧州等地区还有夏至食汤饼习俗。华北、华东夏至前当季的新麦就已经成熟,当地人喜欢用新收割的麦子磨面擀面条尝新,感受收获的喜悦。”王海荣介绍。
在内蒙古地区,夏至这一天,同样有吃夏至面的习俗。“内蒙古就是羊肉面、牛肉面、荞麦面等等,这是内蒙古的特色。”王海荣说。
夏至除了吃面外,很多地区还有夏至喝粥的传统。“像河北、河南、陕西等地夏至会吃麦粥或麦饭,从命名上不难看出,主要食材依然是‘麦’。江浙地区古代夏至时还有吃‘乌饭’和‘粽子’的习俗。也有吃豆类的,比如安徽滁州有夏至吃豌豆的习俗,而江苏、浙江,则有夏至日炒蚕豆、吃蚕豆的习俗。”王海荣告诉记者。
此外,盛夏到来,西瓜、樱桃、荔枝、水蜜桃、火龙果等水果都已上市,空气中弥漫着水果的香甜气息。如果要形容夏至的味道,一定是水果味的,在这个铄石流金的季节,各种新鲜水果踊跃登场,百果飘香的味道热烈馥郁,又自然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