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考古进校园,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本报7月7日讯  (记者  冯雪玉)为教育引导青少年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近日,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内蒙古大学附属中学签订合作协议。今后将开展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们更加真切感受到历史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

  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孙金松说:“考古对于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来说非常重要,考古的意义是要理清遗址和文物背后的文化脉络,通过考古来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这是对中华文化最大程度的解读、还原与传承。”

  据悉,双方签订的协议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通过考古工地开放日、考古进校园、考古研学游、考古夏令营等多种公众考古活动,在“润物细无声”中增强文化自信,触摸真实而厚重的历史,共同推动考古成果全民共享,带动公众共同保护珍贵文物、弘扬传统文化、守护民族根脉,让学生们从小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让考古发现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第一讲堂。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影像力
   第06版:专题
   第07版:锡林郭勒
   第08版:社会
阿拉善:文明新风吹开幸福花
全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推进会召开
中国民主建国会内蒙古自治区第七次代表大会开幕
自治区政府召开全区违法用地整治暨 深化土地综合整治部署推进视频会议
寻觅清凉
考古进校园,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我区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
我区出台措施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防”“放”结合 确保口岸安全畅通
说了算 定了干 干就成
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和林格尔新区校区开工
全区体校教练员培训班开班
本报职业道德监督热线:0471-6635350或0471-6659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