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习近平经济思想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核心提示】

  ●确保改革和发展顺利进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充分证实了我们党推动经济发展始终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

  ●精准定位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不同任务,恪守底线思维,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中“稳”和“进”的关系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又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王继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判断经济形势、科学拟定经济目标、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形成一系列关于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判断和论断,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和“七个坚持”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经济思想,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巍巍巨轮。习近平经济思想厚植于波澜壮阔的中国经济建设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也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辉煌篇章,既是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遵循,又是新时代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

  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改革和发展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保障。经济工作集中体现为改革和发展,要确保改革和发展顺利进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党的坚强领导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学深悟透、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方针、重大决策、重大战略,对标对表检验工作思路、工作作风和工作成效。二是将党的领导贯穿于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全方面。坚持和完善党领导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使党的领导既管战略又管战术、既管顶层设计又管施工落地,推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事业全面高质量发展。三是增强党员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专业化能力。既要塑造一支政策水平高、专业能力强、实践经验多的高素质专业化执政骨干队伍,又要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锤炼党员干部的本领,提高各级党委(党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执行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毛泽东曾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经济发展以什么为中心,是经济发展需要关注的首要问题,对于经济发展思路、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发展着力点的调适与最终确定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根本立场,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这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充分证实了我们党推动经济发展始终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而高质量发展作为契合经济发展阶段转变的新型经济发展主题,价值旨归也同样在于为人民服务。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稳人民立场,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依靠人民创造高质量发展的宏图伟业。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抓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努力补齐民生短板,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中,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全局。新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新时代社会基本特征和紧迫任务,围绕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发展理念的全面创新,为新时代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以习近平经济思想引领高质量发展,实质上是对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必然能够带来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跃升。

  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一是要激发创新发展活力,持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驱动嵌入高质量发展的各个环节;二是要加强协调发展的整体性,持续推进区域发展战略,打造城乡联动机制,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三是要推进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建设,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体制机制,制定和落实环境治理与保护的法律法规,巩固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四是要形成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开拓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区域,为高质量开放型经济注入新活力;五是要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加快建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实现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服务共享和均等化,为社会稳定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提供有力保障。

  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中“稳”和“进”的关系。正确的方法指导,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和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实现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变并非易事。特别是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下,世界经济下行压力与日俱增,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严峻的内外环境考验,更需要正确的方法指导。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基本内涵中包含了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来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以及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等方法论内容,能够精准定位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不同任务,恪守底线思维,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中“稳”和“进”的关系,在更周全的“稳”与更高质量的“进”的良性互动中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部署高质量发展新战略。在改革发展实践中,始终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以强烈的问题意识设计发展蓝图、调整发展战略、制定发展规划,在继续实施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城镇化、创新驱动、乡村振兴、能源安全新战略等对改革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战略的同时,不断对现有的发展战略作出相应调整,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保障。

  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基于当前机遇与考验并存的发展环境,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以应对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全面持续推进。“稳”是主基调,是大局,要用“稳”来应对“变”,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同时用“进”来实现“稳”,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在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向前迈进,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深刻反映了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重要特征。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顺应我国发展环境、条件、任务、要求所产生的变化,在动态发展、比较分析、博弈权衡中跃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在工作中强化重点任务,关注重点领域,根据新常态的阶段特征和发展需求确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发展策略和宏观政策,积极培育增长新动力、形成先发新优势,实现创新引领发展,实现我国发展由“有没有”向“好不好”的深刻变革。

  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又一重大推进。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又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坚持尊重市场规律、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用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用法治规范市场行为、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既推动国有资本做优做大做强,又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

  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供给侧和需求侧是管理和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需求侧管理重在解决总量性问题,注重短期调控,而供给侧管理重在解决结构性长期问题。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有周期性和总量性因素,但根源在于重大结构性失衡,为了适应经济发展主要矛盾的变化,需要突破常规的宏观调控思路,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完善宏观调控的抓手,强调总量与结构、需求与供给的双向调控。工作重点在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的手段,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国际新闻·广告
   第04版:区域新闻
   第05版:论道
   第06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08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以习近平经济思想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聚焦“三力”全面提升政治能力
筑牢理想信念 奏响青春之歌
集多方之力推动奶业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