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民生通道,承载着殷殷期盼;
一条蝶变坦途,延伸着致富梦想。
鄂尔多斯——这片资源富集的热土,享有“温暖全世界”的美誉,8.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得沙海河湖草原之秀美,揽通衢大道锦绣之气象,厚植生态发展底色,绘制乡村振兴蓝图,为新时代建设“四好农村路”,迈出昂扬奋进的铿锵步履。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行走在鄂尔多斯大地,繁花似锦,满眼风景。从草原深处到田畴沃野,从沙海绿洲到工矿企业,一条条迂回在阡陌之间的农村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上通交通主干线,下连农户万千家,成为镶嵌在鄂尔多斯高原的一道道靓丽风景。
这些路,不仅连起的是村庄、景点、厂矿,也连起了党心和民心,更连起鄂尔多斯人踔厉奋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这些路,也是鄂尔多斯市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实践,更彰显出鄂尔多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一组数据让人欣喜,如今,鄂尔多斯农村牧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0336公里,占全市公路总里程的81.7%,全市 51个苏木乡镇全部通三级以上公路,736个行政嘎查村,在全自治区率先实现100%通硬化路、100%通客车。
2020鄂尔多斯市被评为全区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市,2022年1月又荣获全国首批“四好农村路”建设市域突出单位,成为全国首批、西北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目前全市9个旗区除康巴什区外,其余8个旗区全部被评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获评数量在全国所有地级市中连续保持第一。
高位推进 为高质量发展聚合力
绿意浸染阡陌,风景环绕通途。走进鄂托克前旗,一条条平坦整洁的农村公路,像圣洁的哈达,蜿蜒在草原深处。
汽车穿行在村路中,周围绿意盎然,连绵的农田,延伸向远方。几个转弯,来到城川镇。在黄海子村辣椒收购点,眼前一派忙碌景象,村民们有条不紊,对辣椒进行筛选、装箱、称重。
“刚摘的3000斤牛角辣椒,全部被来自湖南的客商收购,每斤卖到3元多。”黄海子村村民白建富高兴地说。
“过去,这里闭塞,道路不通,有好产品,也卖不上好价钱。现在路通了,财气人气就来了,不仅收入翻了几倍,辣椒还成了品牌。目前黄海子村还与广州、湖北、四川、重庆等10余家收购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全村198户常住户中,有158户从事辣椒种植,全村辣椒纯收入已达到2000万元。”站在一边的黄海子村党支部书记刘建伟,指着眼前四通八达的农村路,满怀欣喜地对笔者说。
道路通百业兴。据了解,伴随着鄂托克前旗农村牧区公路的畅通,红色旅游教育掀起热潮,能源深加工活力迸涌、现代化特色种养殖业方兴未艾,一大批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旗经济总量连年攀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连续16年稳居全市第一。像这样因路带来巨变的地方,在鄂尔多斯大地比比皆是。
农村公路,不仅是关乎经济发展的“大交通”,更是关乎农牧民幸福生活的“大民生”。
如何让鄂尔多斯市47.56万乡村人口,脱贫致富迈向小康生活,加快农业农村走向现代化,使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在建设“四好农村路”中,鄂尔多斯市认真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高位推进,统筹部署,创新发展。在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和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围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建设目标,坚持建设与养护并重、修路与兴业并举、生态与经济并行,将农村公路与乡村振兴、生态旅游、产业布局、服务民生深度融合,创新地走出了一条条产业致富路、生态旅游路、幸福民生路,为鄂尔多斯市“走好新路子,建设先行区”中,全方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
2021年,全年新改建公路734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24884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建设568公里,完成总投资9.4亿元。从《鄂尔多斯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规划》中获悉,2022年将完成农村公路建设里程360公里,总投资将达7亿元。如火如荼的“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广袤的田野,带来盎然生机。
“为农牧民致富奔小康,我们加快推动‘交通+特色产业’‘交通+旅游’‘交通+物流’等发展创新模式,为地方旅游、特色加工、矿物开发、商贸物流等产业落地发展创造条件。”鄂尔多斯市交通运输局局长王水云说。
统筹共建 为高质量发展激活力
农村公路,是连接乡村与城市,打通贫瘠与富足,点亮困顿与希望的通衢。党的十八大以来,鄂尔多斯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四好农村路”建设,把它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主动脉”,补齐交通短板的“先手棋”,惠民利民的“大福祉”。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精准施策,在农村公路规划建设中,根据乡村需求,突出地域特点,因地制宜,综合考虑,采取专项规划、分区规划,合理优化路网结构,建成了杭锦旗锦泰工业园区至S215线公路、S215线至亿利光伏园区公路、鄂托克前旗昂素至城川红色旅游公路等一大批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有效带动资源开发、特色种养业、农村电商、客货运输、旅游产业等,有力支撑了现代农业与新型农村经济的发展。
“以前路不好走,收羊的车进不来,羊肉、羊毛不好卖,现在路好了,大卡车直接开到家门口,牧民们再也不用发愁卖羊的问题了。”乌审旗嘎鲁图镇呼和淖尔嘎查牧民琪琪格满脸喜悦地对笔者说。
嘎鲁图镇是鄂尔多斯细毛羊的发源地和核心养殖区,2020年嘎鲁图镇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21年底,呼和淖尔嘎查通村通社公路建成通车,打通农畜产品购销、运输最后“一公里”,实现乡村道路“毛细血管”与省道、国道“大动脉”的联结、汇通。
每到肉类销售旺季,嘎鲁图镇北部的牧业嘎查,大批出栏的鄂尔多斯细毛羊,被拉往就近的食品加工厂进行检疫、屠宰、分割、包装,通过四通八达的道路运输网络,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欢笑声一片。汽车由南向北行走在乌审旗嘎鲁图镇G242公路线上,路两边满眼丰收景象。
车行不到一小时,就到了嘎鲁图镇斯布扣嘎查牧民乌云木仁家,一排宽敞明亮、干净整洁的砖瓦房,坐落在绿树掩映、景色优美的环境中。
“感谢鄂尔多斯市交通局修通了这条路,去年建成通车时,我高兴得一夜没睡着。困扰了我们多年的出行难、致富更难的问题,终于解决了。”乌云木仁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路,一下子就把我带向脱贫致富的幸福生活。如今,我种植了400亩牧草料和紫花苜蓿,2000亩草场,养了400多只羊和20多头牛,一年纯收入就30多万元。这和没路之前的生活,是天地之差啊!”他接着说。
农牧民急切渴盼的通村路,如今梦想变成现实。
“有了路,就有了新思路。现在路网遍布,四通八达,G242线的修通,串联起了嘎鲁图镇6个嘎查6个社区和6个村,使千户农牧民致富奔小康。预计今年集体经济在800万元以上。”斯布扣嘎查书记巴音都仁言语中透露出喜悦和自信。
乡村要振兴,交通需先行。十八大以来,鄂尔多斯市新改建农村公路7256公里。建立健全了“政府监督、专群结合”的质量监督模式,严守质量安全红线,把农村公路建成群众满意工程、精品工程。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约1604公里,改造危桥28座,营造出更加安全的出行环境。实施路网改善工程,增强了城乡互动、缩小了城乡差距,实现了农村牧区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使广大农牧民群众共享交通运输发展成果,还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从“风沙满眼路断魂”的荒凉路,到“绿杨著水草如烟”的美景路,这一蝶变,倾注了一代又一代交通人的心血和汗水,也留下了他们无私奉献的美丽身影。
路一通,天地宽。“四好农村路”的建成,使农村牧区实现“进出行走”顺畅。如今在鄂托克前旗、乌审旗、鄂托克旗已形成“高速路连外、二级路通镇、等级路通村、硬化路到户”的便捷公路交通网,彻底改变了闭塞落后的面貌,兴起“依托四好路、敲开幸福门”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农村牧区要发展,公路畅通是关键。在建设农村公路中,始终把老百姓利益放在心上,从规划设计,到开工建设,每一条路,都凝结了交通人的辛劳汗水,凝结着交通人的无私奉献,为有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贡献了交通人的力量。”鄂尔多斯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秦挨昌说。
如今,一条条平坦、整洁的绿色品质路、幸福小康路,在牧野田间纵横交织,一处处乡村振兴的风景,在鄂尔多斯大地处处呈现……
管护并重 为高质量发展增动力
“三分建,七分养”,把路修好,只是起点,后期高质量的养护与管理措施同样关键。
陌上清秋处,岁月宜静美。在秋色宜人的鄂托克草原,62岁的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牧民养护巡路员达楞太,正顶着骄阳,沿着X615至巴音乌素公路巡线清扫。跟他同班的养护工刘旭,边扫边推着养护车,汗水湿透了他俩的衣背,他们是苏木里的公路养护员。
“修得这么好的公路,必须得好好管护,牧民们增收致富,全指望它呢。”达楞太擦擦额头的汗,坚定地对笔者说。
眼前他们养护的这条路,全长30.306公里,每天沿着公路巡护,除了打扫卫生、清理边沟,遇到路面损坏或路基塌陷等情况,他们还要及时找人维修。无论春夏秋冬,寒风雨雪,他们始终如一坚守,确保道路舒安畅美。
在鄂尔多斯市,像达楞太一样的护路员有2947人。在养护战线上,杭锦旗公路养护员、共产党员张维民的优秀事迹一直激励着人们。30年如一日,把青春和汗水,无私奉献给养护事业,临终前将10万元党费交给组织,在平凡中见证了伟大。
望着养护工远去的背影,听着他们动人的故事,养护人的情怀和品格让人肃然起敬。
走在干净、整洁、平坦的柏油路上,透过车窗向外望去,一望无际的草原,那游动着的羊群、牧民们的欢笑声,仿佛走进一幅美丽的画卷中,让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车行20分钟后,来到阿尔巴斯苏木巴音乌素牧民奇达楞太家,那份蒙古人的特有热情,拉近了宾主距离。
“依托这条路,现在苏木和嘎查的所有牧民,年收入都翻了几倍,这就是牧民的幸福路。”奇达楞太感慨地说。
“倘若没有路,我们的阿尔巴斯羊,是难以冲出嘎查,走向世界的。所以爱路护路也成了我的责任。”这句话道出一位普通牧民的心声。”
自2018年开始,鄂尔多斯市陆续出台制定了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连续出台相关政策性文件,在自治区率先推出“五级路长制”,将“四好农村路”纳入市对旗区政府绩效考核,明确了各级政府、部门的主体责任和奖惩措施,上下联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落地落实。真正实现了农村牧区公路“路有人养、事有人管、钱有保障”。
“有路必养、养必优良”,这是鄂尔多斯交通运输系统肩扛的职责,更是对群众的担当作为。强化资金投入保障,鄂尔多斯市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养护,有力夯实公路养护基础,确保公路养护步入良性轨道;深化养护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精干高效、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养护体系,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发力,美丽农村路建设提标提质,一条条净而畅、安而美的公路连珠成串,蜿蜒穿行于千里沃野。
改革创新领路,科技治超打造“鄂尔多斯范本”,在自治区走在前做示范。全市所有收费站在全区率先实现通行费移动支付,在全区率先建设“E路阳光”扫码监督平台,开通阳光执法绿色通道,建成治超综合信息平台,在全区率先形成超限超载治理非现场监管网,实现不停车治理超载超限,在全区率先启用“码上出行”巡游出租车扫码评价服务监督系统。
打开鄂尔多斯市“四好农村路”综合管理系统,立马显示出全市农村公路路网结构的基本情况。管理系统通过GPS采集路线空间信息,与卫星遥感图片进行比对分析,可对全市农村公路的建、管、养、运进行全方位监管。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建设,为新时代农村公路管护插上“大数据”的翅膀。
据了解,全市9个旗区都建立了县级管养机构,全市的苏木乡镇和嘎查村共设立了769个养护机构,让老百姓主动加入到公路管护中来,将爱路护路纳入村规民约,公路共管共享,形成了“公路大家建、建好大家管、管好大家用”的良好局面。
运营共振 为高质量发展添魅力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蓝天白云下,当你听着由轮胎与路面摩擦发出《歌唱祖国》的旋律时,你会情不自禁跟着节奏,唱出声来。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每位驾车通过伊金霍洛旗札萨克镇查干柴达木村“音乐公路”的游客,都会赞不绝口。
建一条公路,活一带流通,旺一片产业,富一方百姓。这是内蒙古首条音乐公路,自去年5月建成通车,冲着这段“汽车独奏”来的游客越来越多,不仅带火了沿途的乡村旅游,还撬动了周边餐饮、民宿、露营基地的火爆,每年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达300万人,这里的村民收入每年高达40万元,为乡村经济增添了新活力。
“我们践行总书记关于建设‘四好农村路’指示精神,加大投入建成村道3340公里,为老百姓提供‘最后一公里’服务。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全境95%的道路监控,有效治理超限超载,交通事故下降46%,为百姓营造一个安舒美畅的出行优良环境。”伊金霍洛旗委书记华瑞峰说。
“四好农村路”的建设,加速了人流、物流在城乡间流动,推动了“城货下乡、乡货进城、电商进村、快递入户”,有效服务了鄂尔多斯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路好,一好百好;路顺,一顺百顺。鄂尔多斯市立足实际,发力农村客运发展新思路,形成了城乡公交、农村客货运输、定制出行等多格局运营模式;蓄力织密农村物流网、货运网,推动构建“农村邮政+农村电商+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的生动发展局面,新理念、金点子随着路来;好产品、好口碑顺着路去,“行有良路、出有所乘”,已成为农牧民生产生活日常。鄂尔多斯也夺得全国首批16个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的荣誉称号。
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今天,承东启西、连南贯北、覆盖广泛、服务高效的高质量农村公路,成为农牧民们致富的阳光大道。
以路为媒,荒漠焕新颜。库布其沙漠腹地,曾经的自治区贫困旗杭锦旗悄然蝶变。以穿沙公路两侧保路护路生态建设为起始,伴随路网推进,林沙产业兴了、光伏生态电站来了、沙漠特色旅游活了,沙进人退的无奈变为路进沙退的凯歌,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变为金山银山,见证着杭锦旗美生态、奔小康的强劲节奏。
乡村路一通,财气滚滚来。草原深处的鄂托克,随着牧区公路内通外连,彻底打开了阿尔巴斯白山羊与世界连接的大门,企业、项目、资金如滚雪球般涌来,农牧民鼓起了腰包、挺直了腰杆,住上了新房、换上了新车,过上了好日子。
四好公路寓文明,康庄大道任驰骋。从准格尔现代工业的机器轰鸣到乌审旗有机农产品的品牌升级,从达拉特沿黄农业的丰收号子到伊金霍洛全域旅游的笑语欢歌,无处不有公路的身影,无处不显公路的奇迹。因路而生、因路而变、因路而兴,广袤的鄂尔多斯大地上,生态、生产、生活“三生”交融互促,富山川、富头脑、富口袋“三富”齐头并进,蓬勃的发展脉动,沿着通衢大道奔腾不息、一路奋勇向前。
心怀万千农牧民对美好生活的殷殷期盼,鄂尔多斯交通运输战线咬定目标笃行实干,对标先进追赶超越,正奋力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
(本版图片均由鄂尔多斯市交通运输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