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晚,第十九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优秀剧目展演项目——升级后的舞剧《骑兵》绝尘归来,亮相内蒙古艺术剧院。
《骑兵》讲述了受到革命思想感召的青年学生朝鲁,坚定地选择加入内蒙古人民骑兵队伍,为解放全中国而战斗的故事。
本次舞剧重点在人物形象、舞美、全剧音乐以及服装设计四个方面做了提升。
舞剧是无声的对白。如何让舞剧拥有强大叙事性和真实感染力考量着导演及演员的功力。
对内蒙古有着深厚感情的国家一级作曲家王瑞林说:“草原文化节是每年一度的艺术盛宴,看剧时,感受到了导演把控大场面的能力,且这部舞剧细节处理得非常精妙。比如表现人与马情感、驯服马那段,非常精彩。把马进行人格化、剧情化处理,使之性格鲜明、形象生动。整台舞剧严谨,气势恢弘,让人震撼且耳目一新。”
“非常精彩,特别是战马情、英雄泪两幕,刻画了人与马的情感和最后的生离死别,非常感人。在战马尕腊垂死倒在地上挣扎那一刻,看到的仿佛不是舞剧演员演出来的马,而是一匹真真正正的垂死挣扎的枣红马。好多人都看哭了。”呼和浩特观众刘畅说。
隆隆的炮声响彻云霄,密集的子弹和炮火如飓风般狂卷。勇猛的骑兵横刀立马,用血肉之躯驰骋在烽火中。一个个战士、一匹匹战马在冲锋中倒下,骑兵和战马战死,哀鸿遍野,一片肃杀……枪炮声和战马嘶鸣声仿佛就在耳边。
“这次舞剧对音响做了很多改动,采用环绕多点声的方式,16个音箱环绕观众席,使视听完美结合。还对音乐进行了重新录制,以音响的辅助手段为舞剧烘托剧情,给演员带来饱满热情,给观众带来视听盛宴。”音响师任晓兵说。
“在第一幕中便感受到了这种视听的变化,马蹄声由远及近再远去,仿佛马真的就在耳边跑过一样。”不止一次看过舞剧的观众卜申表示。
舞剧落下帷幕,荧幕升腾出战死沙场的骑兵烈士英名录,现场观众一片肃然。每个人都宁静注目着这些骑兵烈士的名字,有人用手机视频的形式将英雄铭记心中。观众席灯亮起后,可以看到泪水在许多观众眼里打转。
“每次都会被感动,特别是骑兵战士和战马牺牲那段。” 《骑兵》总导演、编剧何燕敏是骑兵的后代,从小生活在军人家庭的她自己也成为了一名军人,她说:“小时候父亲经常给我讲述骑兵的故事,那一代军人很多已经逝去,但骑兵精神却仍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骑兵战士朝鲁的扮演者、同样出生在军人家庭的演员赵磊表示:“每次演出还是能够保持新鲜感,一次次打磨,只为把骑兵故事演绎好、传播好。”
“舞剧《骑兵》意义重大,担任这么重要的角色,想要以更好的状态去塑造角色。”战马尕腊的扮演者巴音达来经过一个月的养伤,已经迫不及待地重新站回舞台。这位从小在牧区长大的演员对马并不陌生。“人演马,把人与马的超越性情谊以舞蹈呈现出来,这对演员是个挑战。”巴音达来说。因此,他除了琢磨马的体态、动作、神态,每天白天排练,晚上还会沉浸在角色里琢磨对戏中情感的把控。
升级后的《骑兵》能够在草原文化节首先和内蒙古的观众见面,何燕敏感到非常开心。她说:“《骑兵》从2019年首演到今天整整3年,加上彩排等已经演出近一百场,一直都在修改。骑兵的历史是内蒙古人民的集体记忆,每次重大修改,都要先过咱内蒙古观众的眼。”
2020年《骑兵》获得中国舞蹈最高奖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舞剧《骑兵》本次草原文化节在内蒙古艺术剧院于8月22日、8月23日连演两场,之后便将前往石家庄“备战”文华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