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门口遇见诗与远方

  □本报记者  宋爽

  街面整洁干净,民居簇新敞亮,随处可见憨态可掬的雕塑和墙体彩绘,仿佛定格了一幅幅流动的风景。

  9月3日,内蒙古日报社“风帆起北疆·喜迎二十大”大型全媒体传播活动第三报道组一行,走进包头市青山区兴胜镇东达沟村,艺术气息扑面而来。这个昔日靠采石挖沙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小山村,如今发展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完成了一次“华丽转身”。

  在驻村第一书记孙耀军的印象里,曾经的东达沟村是“哀伤”的,靠山吃山是村民们最朴实的想法,那时村民们除了种地、养殖,更多的是以采石、挖沙、运输来增加经济收入,但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村子里尘土飞扬,很多村民离开了家,老屋落锁,小村庄显得萧条凋敝。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改变的契机始于村里来了一位艺术家。

  2006年,一直在外地工作的包头籍艺术家刘占强偶然来到东达沟村,看到这里民风淳朴,山形地貌适合艺术创作,便留了下来。

  “这样的好地方不能再粗放地发展下去。”透过村子的现状,刘占强看到了东达沟村的发展方向,他当时就向村里提出,要承包荒山,进行改造。打井、铺设管道、修建蓄水池,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度光秃秃的山坡终于有了绿意。

  慢慢地,困境中的东达沟人意识到,生态继续恶化,生活只会更加困难,只有养山护山才是长久之道。

  此时,青山区委、政府持续开展大青山南坡绿化工程,修复受损山坡,改进基础设施。

  2016年,青山区从培育文化产业的战略高度出发,提出打造东达山文化艺术区综合体的规划,并支持配套资金500万元,对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来栖。东达沟村之变,是生态之变、也是生存之变。

  10多年间,雕塑、剪纸、版画、油画、面塑等不同领域的艺术家纷至沓来,合力在东达沟村建起了艺术家工作室,让这个偏僻的小村庄散发出了浓浓的文艺气息。

  借此机会,村民们跟艺术家们虚心学习剪纸、面塑、根雕等技艺,自己也制作一些小产品售卖,以增加收入。

  如今, 村民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实现了双丰收。潘武凤就是受益者之一。“现在,村子变得这么漂亮,大家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样的好生活,我特别满意。”潘武凤喜滋滋地说。2017年,她跟着王红川教授学习剪纸技艺,如今,单凭卖剪纸作品一年就能收入2万元。

  10多年的时间,东达沟村通过改善环境,用艺术之力美化村庄,休闲旅游业也随之红红火火。

  孙耀军告诉记者,村里曾举办过艺术节、丰收节、艺术展览等活动,近5年累计接待游客达20多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也由10年前的5万元增加到了70多万元。

  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青山区下大力气建设以艺术、采摘、休闲、度假为主题的东达山度假村,深挖传统民俗文化资源,提升村庄的文化“颜值”。

  “这里离市区不远,环境又特别美,吃喝玩乐样样齐全,以后再也不用去更远的地方了。” 9月3日,包头市民何媛媛带着一家人来到东达沟村,感受家门口的诗与远方。

  曾经,靠山吃山,山穷水尽;如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东达沟村,未来可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出彩
   第05版:论道
   第06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07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8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
自治区与国务院稳住经济大盘督导和服务工作组对接工作
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在新时代 继续保持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
自治区党委国家安全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
助推对外贸易 高质量发展
鄂尔多斯基层社会治理蹚新路
他的母亲是“国家的孩子”
科技小院:“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乌日汗住上了小别墅
家门口遇见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