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培根铸魂 启智润心

  □王文华  胡宇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高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主要载体,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过程中发挥着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育人功效。高校要强化思政课教学的主渠道导向,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力军作用,凝聚多方育人合力,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积极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把道理讲深才能以理服人,把道理讲透才能以理启人,把道理讲活才能以理感人。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建设,要明确课程教学目标,规范课程教学内容,创新课程教学方法手段,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实效性。成立包括思政课专职教师在内的备课组,集体研读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审定教学提纲、理顺教学思路、交流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案例,以保障课程的政治方向与教学质量。注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地方特色知识相结合、学科前沿理论讲授与现实民族工作实际相结合、统一教学大纲与青年学生专业特点相结合,推进课堂教学内容的规范化与生活化,激发青年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注重用好新媒体工具,探索将MOOC、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技术引入课程教学中,以更加生动多样的方式提升课堂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关键在教师。要打造一支政治素质硬、业务能力强、师德修为高的教师队伍。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深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的理解把握,始终从讲政治的高度讲好相关课程。树立发展思维、实践思维、创新思维,扎实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深入挖掘各民族团结奋斗、守望相助的历史,生动展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生共建共享的现实,勇当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库”和“智囊团”。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向学和关注社会相统一,积极做民族团结进步的维护者、促进者、践行者,以自身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为青年学生打好精神底色、夯实人生根基。

  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要构建学校、社会、家庭协同联动的育人机制。丰富学校“行走课堂”,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员参与、全域贯穿、全程覆盖的工作格局与教育场域。群团组织定期举办各项活动,积极搭建交流平台,促进青年学生互学互鉴、共同提高。拓展社会“实践课堂”,加强与政府、社区、乡村、企业、连队等的合作,共建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让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知识、孕育理想、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巩固家庭“生活课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机融入家庭生活,营造团结、包容、和谐的成长环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铸魂育人之“盐”有效融入其中,既“润物细无声”,又“细品有回味”,既化人于无形,又融情于细微,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引导青年学生树理想、强本领、勇担当,在中国梦的大潮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出彩
   第05版:论道
   第06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07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8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
培根铸魂 启智润心
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