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曾令刚 摄影报道
兴安盟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草编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突泉县“晓景”式乡村产业发展带头人李凤华,凭着对草编传统工艺的热爱,点草成金。近年来,草编在她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条“传承+致富”的新路子。
近日,走进突泉县水泉镇水泉村巧手工艺坊,今年51岁的兴安盟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草编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凤华,正忙着制作草编笤帚。
“这样的笤帚一天能编10个左右。活也不累,原材料还是自己的,收益还是不错的。”李凤华介绍说。
如何让传统的草编技艺与时俱进,是李凤华近几年一直思考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李凤华不断探索研究新的草编制品,在保持实用性的同时,对产品进行特别加工。
“让年轻人接受并认可这一传统技艺,提升和挖掘草编的文化价值是其中的重要一步。”李凤华说,草编不仅仅是日常用品,只要敢于突破、挖掘内在的文化价值,从造型、图案、色彩上打破传统固定形象,“老物件儿”也能够焕发新生机。
为了打开网络销售模式,李凤华的儿子王振强还开通了网店,通过电商销售草编制品。现在他的网店里有10余种笤帚产品,年收入能达到18万元。
随着草编产生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好,李凤华觉得非遗传承不能“单打独斗”。2015年开始,李凤华自发组织附近的村民到自家学习草编制作。截至目前,全镇已有40余名村民跟着李凤华从事草编制作,每人月均增收2000余元。
从一位普通农民到兴安盟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李凤华一路走来,发挥传统手工艺助力乡村振兴的优势,助力非遗产品走进当代生活,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