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九个“全国科普日”到来之际,内蒙古科协倡议:全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自觉担负起创新发展科普之翼使命,积极投身火热的科学普及实践,为我区公民科学素质跨越提升再立新功!
科学普及是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活动,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近两年来,内蒙古科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的重要论述和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规划纲要和自治区实施方案,充分发挥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作用,在加强科学普及工作、深化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上持续用力,推动我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取得突出成果。2020年底(“十三五”期末),我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8.73%,较2015年(“十二五”期末)提高了3.59个百分点,增幅69.84%,达到“十三五”发展目标预测区间,排在5个自治区首位。
内蒙古科协把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关键性基础工程,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三管齐下”,扎实推进科技馆建设。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建设科技馆;科学开发利用现有设施、完善其功能,建设科技馆;改变现有设施用途、适当改造修缮,建设科技馆,取得历史性成绩,目前,全区旗县以上科技馆达到90多座,排在全国第1位;累计配备流动科技馆48套,排在全国第2位;累计配备科普大篷车120辆,排在全国第3位;以“科普+旅游”方式建设科普场馆、“科普+文化”方式在各级科技馆建设图书馆49个;命名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177个。2022年6月16日,中国科协召开全国现代科技馆体系工作会议,内蒙古科协首个作交流发言。重点打造“五个阵地”,切实发挥科普设施作用。把科普设施打造成为科普活动主阵地、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阵地、科技成果展示推介主阵地、党团员科技主题活动主阵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主阵地,全区科技馆年举办各类展教活动1300多场次、参观体验者400多万人次;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等年开展活动6300多场次,300多万群众受益;每年在科技馆举办科技竞赛、制作、科普研学等活动150多场次,60多万人参加;全区馆校共建校超过700所;2021年,依托科普场馆,举办产业对接会、成果推介会、“双创”活动800多场次,参加科技工作者12万多人次。健全完善“四个机制”,不断提升科普设施运行管理水平。健全完善协同联动机制、共建共享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和指导服务机制,联合42家场馆成立全区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每年开展全区科技馆联合活动180多次;全区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实现区域资源共享;每年举办馆长、辅导员等培训班10期以上,培训1200多人次;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评选全区二十佳科技馆、十佳流动科技馆、二十佳科普大篷车。
加强科普人才培养
打造专业化的科普工作队伍
人才队伍建设是做好新时代科普工作的重要保证,内蒙古科协把人才队伍建设紧紧抓在手上,努力夯实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的人才基础。着力构建科普人才培养良性机制。积极协调组织、人社、教育、科技等部门将科普人才列入人才奖励和资助计划,探索建立科普人才培养、使用和评价制度,设立科普传播、科技辅导员等专业技术职称序列,将科普工作成果和工作实绩纳入相关职称评审、绩效考核指标。积极发展壮大科普人才队伍。新建苏木乡镇(街道)、高校、企业、中小学科协组织4000多个,与2018年之前相比增长16倍多;全区3000多名医院院长、学校校长、农技站站长进入各级科协兼职,全区科协专兼职干部达到11500多人,增长11倍多;组建起55人的科学家精神宣讲团,举办科学家精神巡讲、时代楷模报告会、科普万里行、科学家主题展览展映等活动191场次,23.5万人听报告、看展览、观影片,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461.6万次;组建起116支、3207人的科普专家团;组建起1559个、13.6万人的科技志愿者队伍,排在全国第6位,累计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4000多场次;组建起58万人的科普信息员队伍,排在全国第7位。充分调动公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泛宣传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意义,及时报道科普工作先进典型事迹,引导广大公众自觉投身到活动中来,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各类活动开展,每年通过自治区媒体刊发“科技先锋”专版20多个、先进事迹稿件60多篇次。
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
着力打通科普工作“最后一公里”
科普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一环,是实现公民科学素质跨越提升的强力引擎,内蒙古科协紧紧抓住信息化历史机遇,主动融入“数字内蒙古”和中国科协“智慧科协2.0”建设,着力打造“四个平台”,持续拓宽科普传播渠道,着力构建多平台支撑、全媒体融合的科普传播体系。打造“科普中国”内蒙古平台。加大“科普中国”资讯转载推送力度,全区科普信息员累计分享科普资讯6756万篇次,排在全国第4位;加强乡村、社区、校园科普e站建设,数量达到6403个,年点击量5000多万次。打造科普内蒙古平台。依托央视频、新华网、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等搭建科普服务平台,通过平台推送科普信息3万多条次,点击量3000多万次。打造4k数字电视科普内蒙古平台。覆盖310万用户,发布科普图文信息338篇次、视频262部,点击量216.7万次。打造“云上科普”内蒙古平台。开展“零时差”“零门槛”“零距离”线上科普服务,每年举办线上科普讲座570多场次,受益群众130多万人次;利用快手、抖音、今日头条等平台推送科普信息、音视频等6000多条次,点击量1200多万次。
加强科普品牌活动开展
努力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内蒙古科协牢牢把握科普活动这一科普工作的动力和基础,联合社会各方面,多渠道、多形式组织开展科普传播活动,努力开创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局面。加强科普服务社会化建设,联合19个部门单位围绕“五大人群”,研究制定5个科学素质纲要工作方案,协同联动开展科技教育、技能推广、创新创业、银龄互助、科普培训等系列科普活动,切实形成科普工作合力。精心组织开展“百名专家走进盟市旗县科普传播行”活动,每年组织600多位专家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科普讲座、实用技术培训和医疗服务等1500多场次,受益群众60多万人次,同步线上直播100多场次,160多万人收看,该活动被中宣部评为“三下乡”示范项目。扎实开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科普日系列活动,每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相关活动2000多场次,自治区科协被中国科协评为优秀组织单位;依托电视端、移动端平台举办科普知识答题活动10次,48万人参加。深入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自治区、盟市、旗县层层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高校科学营、五项学科竞赛等活动,每年参与青少年60多万人次。积极开展应急科普活动,年初以来,录制疫情防控科普视频66部,点击量51万次;通过移动端平台发布防疫信息、视频、宣传稿件等1681条次,点击量104.8万次。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站在新的工作起点上,内蒙古科协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的重要论述和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团结带领全区广大科技工作者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再接再厉、再鼓干劲,推动我区科普工作实现新发展,为自治区创新发展奠定坚实的公民科学素质基础,以更加强劲的科普之翼助力自治区高质量发展。
(本版图片均由内蒙古科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