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智慧”土壤 生态修复

修复后的巴彦淖尔盐碱地。
蒙草生态土壤资源库。
科研人员检测土样。
修复前的巴彦淖尔盐碱地。
  □本报记者  李国萍  摄影报道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土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准确判别各类土壤的生态信息,更是保障精准修复各地生态的重要因素之一。

  多年来,为了全面采集到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样本,蒙草生态依据国家和行业土壤采集标准,采用“S”型或梅花型方法混合取样,确保采样点均匀分布和土样具有代表性。

  截至目前,在呼和浩特大青山脚下的“小草诺亚方舟”,储存了国内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壤样本近140万份。这些珍贵的土壤样本检测数据均录入了数字种业监管保障平台,形成“智慧”土壤,将来可在平台地图上随意点击一个坐标点,凡做过生态采集,即可通过数据模型分析,精准指导盐碱地、贫瘠土地及废弃地的生态修复,实现农业、牧业、林业、草业高效生产、量化管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出彩
   第05版:广告
   第06版:通辽
   第08版:生态环保
将垃圾分类进行到底
【纵览】
城市绿化不可 “贪大求洋”
“朱二丫”变“朱二小”
“智慧”土壤 生态修复
经过多年保护和修复,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7.3%,野生动物群落逐年复壮,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