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揭榜领题”扛责任 振兴路上党旗飘

万亩高标准小麦收割作业现场。 高志鹏 摄
开鲁县组织全县12名乡镇场党委书记赴山西、浙江等地学习观摩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先进经验做法。
老党员、农技志愿者吉力特为农户进行技术指导。
致富带头人、辣椒种植经销的行家里手赵娟以直播的方式,线上培训辣椒种植户。胡建华 摄
望着满圈的小羊羔,明龙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于锦明开心又自信。
科左中旗高效节水农业。
  □郭洪申 刘东升

  通辽市以推进“揭榜领题”项目为契机,坚决扛起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政治责任,持续在抓实基本、活跃基层、打牢基础上下足功夫,切实将组织效能转化为乡村振兴优势,释放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强大动能。

  筑牢堡垒 强基固本

  走进科尔沁区余粮堡镇查干敖村,放眼望去,一栋栋小康农宅错落有致,一座座现代化养殖基地整齐划一,道路两旁精心修剪的花草树木郁郁葱葱。

  2021年查干敖村人均纯收入2.83万元,村集体收入23万元。这份优异的答卷离不开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的勤学苦干,他们日夜操劳,以办实事、解难题的务实行动,带领着全村老少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一笔一画勾勒出美好的乡村愿景。

  办好农村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而基层党组织正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

  通辽市坚持把组织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工程,以抓乡促村为重点,建强组织、选好班子、夯实基础,不断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

  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实施“最强党支部”建设“1124”工程,按照“三级评比、塔形结构、连线成片、建成基地”的工作思路,利用3年时间分段推进“最强党支部”建设,到2023年底建成10个市级示范基地、100个市级示范点、2000个旗县级示范点、4000个基层党组织达到“五强”标准,现已评选出嘎查村“最强党支部”847个,占比40.3%。落实“四个一”包联机制,扎实推进软弱涣散嘎查村党组织整顿转化。

  注重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与促基层治理统筹布局、一体推进,制定《加强新时代党群服务中心建设 深化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提质升级专项行动,按照“五个三”标准,聚焦政治引领、为民服务、基层治理三大功能,推动乡村两级党群服务中心全面提质升级。坚持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平台加强基层网格建设,构建完善“嘎查村党支部(总支、党委)—网格(村民小组)党小组—党员联系户”党组织体系,全市2103个嘎查村划分网格16893个,配备网格员17288人,全市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应对多轮疫情、化解纠纷、应急处置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核心要素是干部。该市按照建强乡村振兴“一线指挥部”“前沿作战部”的要求,着力加强县乡领导班子建设,选派精兵强将奔赴基层。持续向826个乡村振兴重点嘎查村精准选派驻村干部1801人,其中第一书记826人,严格落实管理考核、工作报告、纪律约束等机制,引导驻村干部帮助基层强组织、兴产业、抓治理、优服务。探索驻村工作队互联互建,各工作队根据所在村区位特点、特色产业及队员特长等结对共建,通过工作互通、资源共享、村屯互助,合力奋战乡村振兴。目前,各驻村工作队已组建互联对子249个,开展互联活动393次,解决实际问题157个。

  产业铺路 富民强村

  “风吹荞麦蜜花香,原野家家种荞麦。”金秋九月,走进库伦旗的沟壑田畔,随处可以嗅到荞麦的清香,沁人心脾、令人陶醉……

  “合作社种了1000多亩荞麦,投资200万元引进石磨加工生产线进行荞麦深加工和产品销售,用现代科学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加工技术,大大保留了荞麦的原有营养。”库伦旗库伦镇丰顺有机杂粮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海桂霞介绍。

  现在合作社日产量可达12吨,包含即食荞麦片、苦荞茶、苦荞挂面等多类型产品供消费者选择,原粮远销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带动入社群众人均增收3万元。

  目前,库伦旗全面推行“党组织+合作社+龙头企业+农牧户”发展模式,8个苏木乡镇成立合作社联合社,全旗186个嘎查村党支部领办专业合作社实现全覆盖。

  发展经济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乡村振兴,产业先行。通辽市把培育壮大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和长久之策,坚持基层党建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引导党员群众大胆调整产业结构,拓展致富渠道,带领农牧民走专业化、市场化的发展道路。

  着眼农牧业大市优势,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以玉米、红干椒、黄牛等特色产业为基础,孕育催生二三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动农牧产业现代化发展。年初以来,落实农牧产业项目361个,市级以上现代农牧业产业园达到6个、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37家,带动农牧户35万户。

  按照“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思路,引导1679个嘎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实现集体经济壮大和农牧民增收双赢。开展嘎查村集体经济“百村示范、千村提升”专项行动,采取领办合作引领一批、重点项目支持一批、清产核资增收一批、机关单位帮扶一批、村企结对带动一批的“五个一批”措施,推动集体经济提质增效。深入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全市536家非公企业结对包联624个嘎查村,实现村企互利共赢。对327个中组部重点扶持集体经济项目进行专项审计、巡回督导,保证资金落实、项目落地。2021年,全市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1亿元,平均每村19.5万元。在发展集体经济中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牧民流转土地租金、集体收入股金、就近就业薪金等多份收入一起拿,更多分享乡村振兴成果。2021年全市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4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共同富裕道路越走越宽广。

  引才聚智 科技兴业

  这两天,在科左中旗花吐古拉镇三家子嘎查“党员科技小院”的农牧民学堂里,盐碱地改良的培训正办得火热,附近7个嘎查村的许多农牧民早早就赶来小院参加培训。大家都听得认真、记得仔细。“这次的培训太好了,不懂的地方现场就能问老师。我学到了特别多的种植知识!”在盐碱化耕地改良技术培训会后,花吐古拉镇南珠日河嘎查党员高伟忠激动地说。

  科左中旗推广的“党员科技小院”模式,着力提升辐射带动、引才聚智、示范引领作用,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实现乡村振兴,科技和人才是重要支撑。通辽市坚持引育用并重,强化政策支持,广泛吸引集聚人才,让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乡村振兴一线。市委召开人才工作会议,研究提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5方面80条硬措施,打造形成与各类人才政策衔接配套、捆绑打包、集成赋能的制度体系。深入推进“三引进一培养”行动,累计引进现代农牧业方面急需紧缺人才116名,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柔性引进两院院士专家团队3个,带动培养高端人才7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000余人,科研及推广范围已覆盖玉米种植、红干椒培育、智慧农机、蒙中药材等农牧业重点领域。

  抓住嘎查村“两委”换届契机,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致富能力强的农牧民党员,选用一批富有活力、具有干劲的优秀年轻干部,回引一批外出务工、经商创业的能人,选优配强嘎查村“两委”班子,7768名致富能手、经济能人进入嘎查村干部队伍。

  科左后旗伊和塔拉嘎查党支部书记兼主任杨光就是这样的能人,2018年他到任后,依托资源优势组织党支部先后领办黄牛养殖、蚯蚓养殖、水稻种植三个合作社,开发乡村旅游项目,三年实现三个跨越,村民人均收入从0.9万元增长到2.2万元,集体经济从2.1万元发展到54万元,成为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典型。

  专项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程,围绕农业生产经营、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农村电商、农业农村科技等方面人才,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规模。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推行“科技小院”方式,采取“课堂+基地”模式,着力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能带富的“土专家”“田秀才”,努力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乡村人才队伍。目前,全市农牧业领域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个人7名、创新创业团队16个,带动培养储备乡土人才和致富带头人1.5万余人。

  加大人才服务基层力度,全面推进“三服务一促进”工作,抓好中央选派科技特派团对接工作,建立科技特派团成员包乡联村机制,做好科技特派团成员服务保障工作。市级向9个旗县市区选派395名科技特派员,开展农村牧区实用技术服务300余次,涉及玉米高产种植、肉牛养殖、疫病防控、科技支撑节水增粮等实用技术。

  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有序流动,将1年以上基层工作服务经历作为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等重点领域专业技术人才晋升高级职称的必备条件,引导优秀人才向基层流动、助力乡村振兴。市级共选派120名骨干教师、20名医疗领域青年骨干和20个团队到苏木乡镇挂职或任职,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效人才支撑。

  “揭榜领题”扛责任,振兴路上党旗飘。通辽市将推深做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揭榜领题”工作,持续抓基层、打基础,促振兴、强功能,建队伍、聚人才,努力在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上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献礼。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论道
   第06版:通辽
   第07版:锡林郭勒
   第08版:区域新闻
“揭榜领题”扛责任 振兴路上党旗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