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城县

大棚里的高科技

  □本报融媒体记者  王塔娜  通讯员  张绍军

  金秋时节,走进宁城县大城子镇智慧农业示范园区,占地450亩的棚区宛如一片银色的海洋。棚室内,地上一排排无土栽培的番茄红得像晶莹剔透的红宝石。明明是长在地上,为啥叫无土栽培呢?原来这些番茄都长在椰糠上,全靠滴灌输送水份和营养。这种椰糠保水透气,不易滋生病菌,可再生利用。无土栽培是现代农业的创新模式,而智慧农业则给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科研人员开发了一个设施蔬菜栽培数字系统和管理平台,俗称“种植大脑”。“种植大脑”根据在棚室安装的空气温湿度、光照强度、土壤EC值等多个传感器传输的数据,通过智能风机、水肥一体机、智能打药机等智能终端实现棚室温度调控,精准灌溉、施肥,预测蔬菜病虫害发生期,并提出解决方案。“种植大脑”记录了产品从种到收的所有信息,让溯源农产品优质优价。

  园区开展“种子工程”建设,园区企业已对接多家欧洲知名番茄育种团队,对共计30多个口感番茄新品种进行了初步筛选。还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旗下一家企业合作进行番茄“深爱”系列品种田间试验,推动口感番茄在宁城落地。企业研究员兰宇介绍,这个园区是集科研、生产、育苗于一体的智慧农业示范园区,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较,可节水40%、节肥30%、节药40%、省工50%、提高产量46%以上、优果率提高15%,每年每亩可增产番茄10000斤,按2元/斤价格计算,纯收入增加20000元。

  宁城县招商引智是逼出来的。经过20年的发展,全县设施农业面积达到51.5万亩。但是目前出现了土壤板结、不能连作、用水量大等诸多问题,成为设施农业的拦路虎。为了设施农业的转型升级,大城子镇人民政府依托上级财政扶贫资金支持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园区,园区项目一期工程占地200亩,投入扶贫资金1352万元,建成智能温室12栋、大跨度无后墙温室2栋、连栋塑料大棚4栋,二期工程占地250亩,投入资金3500万元,54座生产用日光温室,均已投入使用。

  目前,园区周围已有80多户农户运用这种智慧农业模式。大城子镇瓦中村村民宋华,2018年儿媳因患大病做手术花费30余万元,家庭经济困难。他是第一批进入园区务工的,每个月能收入4500多元。“去年我用学到的新技术,在两个大棚内种植,用全自动控制精准施肥灌溉技术,每个棚室收入高出1万多元。”他面露喜色。大城子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钱龙玉介绍说,下一步,该镇将在所有新建项目推广应用智能化种植管理模式,对传统农业进行全面升级改造,为产业振兴装上科技引擎。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草原全媒传播活动
   第05版:要闻
   第06版:要闻
   第07版:国内新闻
   第08版:云上103
【云集】
这些举措暖了“一老一小”
【云听】
正是一年丰收季 大葱飘香入味来
大棚里的高科技